批柯文哲以臉書帶動輿論、干擾審判 檢方:絕無僅有的壓迫司法手段
台北地院審理京華城案,今下午進行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等人的延押訊問。檢方表示,柯文哲案的法庭攻防,在法庭外被人斷章取義、帶動輿論風向,是絕無僅有的壓迫司法手段,建議合議庭繼續對柯裁定羈押禁見。
檢察官陳思荔說,本案證人遭柯文哲與相關人士干擾,柯以個人名義經營的臉書,押期中幾乎天天貼文試圖勾串,開庭前、後都對證人施壓,把證人說詞做成圖卡加以批評、攻擊,證詞對自己有利的大肆宣揚,不利的隱匿不提。
陳思荔表示,柯文哲挑戰司法公信力,但法庭中的攻防不代表能在法庭外斷章取義、帶動輿論去影響司法判斷「這是史上絕無僅有的壓迫司法手段」。
陳思荔說,證人林欽榮、林洲民、朱亞虎的證詞,被柯的友方進行政治操作,台北市議員苗博雅作證時,更在庭外被支持者羞辱,另有政治人物宣稱聽過京華城案的偵查錄音檔案,再公開播放偽造、變造過的檔案,藉以壓迫法官審判,建議柯再羈押禁見。
陳思荔說,都委會幕僚胡方瓊法庭作證指廉政官對她說「大姐,筆錄不是公文,不用一字一字檢查」,檢方後來調閱錄音檔發現,廉政官沒有說這句話,且語氣平和、態度客氣,胡方瓊審理時證詞會轉變,與同案證人被批評、攻擊的壓力有關。
檢察官廖彥鈞說,本案還有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台北市前副市長黃珊珊、柯市長辦公室主任謝明珠、副秘書長李得全、商界的黃海清、邱清章,以及民眾黨的梁秀菊、周榆修等人未到庭作證,此外,柯文哲、沈慶京、李文宗、李文娟、應曉薇、吳順民也未相互作證,羈押中被告仍有高度串證可能。
主任檢察官林俊廷表示,柯文哲將案子作政治操作,但圖利、收賄是法律案件,檢察官與柯文哲關心的並不相關;都市計畫法1973年制法,幾十年之間難道其他人想不出來用此方式取得容積獎勵嗎?
林俊廷說,京華城弊案由誰負責?柯曾表示不知道陳情案,卻和民眾黨立院黨團發言人陳智菡說「案子彭振聲要負責」,增加容積率有幾百億利益,難道不是常識可理解的嗎?
林俊廷說,扣案證物隨身碟內的「小沈/1500」是柯自己記錄,記錄中的其他數字金額皆屬實,不過,柯對「1500」未提出任何說明,京華城開工剪綵的下個月1500萬元進帳,210萬元政治獻金也與陳情案時間重疊「公務員不應一邊幫忙、一邊收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