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高雄大同醫院管線遭塗白 未塗銷照片曝光!竟非醫用氣體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元旦起交由長庚醫療體系接手,移交不到2個月,傳出院內10根醫用氣體管路遭人噴漆塗銷標示,恐威脅醫療安全,全案正由高雄地檢署偵辦。如今未塗銷照片曝光,原來該管線是蒸汽,而非醫用氧氣、麻醉管線氣體。

去年大同醫院經營權紛擾不休,1月1日由高醫大交接給長庚,落幕不到2個月,傳出移交5天,院內醫用氣體管線標示就遭人噴漆破壞,掛在管線上的字牌也不見蹤影,10根管路無法辨識氣體及流向,所幸長庚依點交當時所拍的照片原始資料測試、還原,危機及時解除。

不只醫用氣體管路,去年12月31日起至1月2日,還發生阿摩尼亞外洩、消防逆止閥故障、監視器畫面無法回放、血液透析室系統跳脫、健保網路無法正常連線等異常狀況,事後長庚對大同醫院進行全面檢修,加強定期檢修巡檢頻率,確保病人與醫療安全。

衛生局認為,工務氣體管路的標示不清,可能導致氧氣、麻醉氣體輸送錯誤,危及病患生命,加上院內接連發生多起影響安全運作事件,對醫療安全構成威脅,日前依違反醫療法函請檢調追查疑犯。

高醫工會翻出過去照片進一步比對,與遭噴漆塗白的場景一樣,10根管路事實非所謂的醫用氣體管路,而是蒸汽閥開關,底下是蒸汽共用槽,蒸汽機房在地下室二樓;氧氣等醫用氣體則放在地下一樓,管線分布和操作開關相對複雜。

工會理事長柯心炫指出,蒸汽和醫用氣體截然不同,蒸汽與醫療作為不相干,並非輸送給病人的氣體,也沒有爆炸的風險,既然管路標示已還原了,應該知道是蒸汽,衛生局卻說成醫用氣體誤導媒體、誤導民眾。

柯心炫直言,氣體閥事件一爆發,媒體把焦點放在高醫工會,她還一頭霧水,之後才知,原來衛生局函送公文點名高醫工會成員多次抗爭,難脫嫌疑,她批評這根本誤導檢調辦案、抹黑。

柯心炫強調,真相只有一個,所有破壞醫療設備的行為都該被譴責,她要求檢調單位務必揪出不法之徒,查個水落石出,同時呼籲衛生局應該出來說明清楚,釐清真相。

衛生局回應指出,相關事證已於司法程序釐清中,依據刑事訴訟法245條第一項「偵查,不公開之。」至於長庚則不回應。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醫用氣體機房操作開關複雜。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醫用氣體機房操作開關複雜。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醫用氣體機房管線分布複雜。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醫用氣體機房管線分布複雜。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醫用氣體機房與蒸汽機房在不同樓層。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醫用氣體機房與蒸汽機房在不同樓層。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蒸汽閥遭人噴漆塗白。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蒸汽閥遭人噴漆塗白。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醫用氣體機房與蒸汽機房在不同樓層。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醫用氣體機房與蒸汽機房在不同樓層。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醫用氣體機房與蒸汽機房在不同樓層。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醫用氣體機房與蒸汽機房在不同樓層。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醫用氣體機房管線分布複雜。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醫用氣體機房管線分布複雜。記者郭韋綺/翻攝

衛生局 長庚 高醫

延伸閱讀

勞工違反香港國安法 擬終身禁任職工會 不設上訴機制

社福勞資爭議複雜⋯地方各自出招查處 工會盼建立SOP

高雄大同醫院管線遭破壞 高醫工會憤怒:支持檢調偵辦

獨/高雄大同醫院醫用管線標示遭惡搞 「塗白」畫面曝光

相關新聞

台一線逆向甩尾5圈半稱試車 居民深夜驚醒…警吊扣牌照6月

這兩天網路流傳一段彰化縣溪州鄉19日深夜的白色轎車甩尾影片,在莒光路(台一線)留下十多道胎痕。北斗警分局據報通知車主說明...

影/客運變救護車!6旬翁昏倒駕駛衝急診 熱心乘客齊搶命畫面曝光

國光客運1815線駕駛員張大台,今開公車行經基隆樂利三街口時,有乘客發現羅姓男子昏倒車內走道,大聲呼叫,駕駛為搶時間,直...

廂型車雪隧爆胎 超載11非法移工

勞動部今年1月統計失聯移工已累計9萬人,警方相繼在宜蘭和苗栗查獲兩輛超載的廂型車,裡面都滿是逃逸移工和逾期未歸的東南亞觀...

乘客突昏迷 公車變救護車送醫

國光客運1815線駕駛張大台昨開公車行經基隆樂利三街口時,乘客發現謝姓老翁昏倒在車內走道,大聲呼救,他為搶時間把公車當救...

人美心善!彰化26歲警花從警不到1年 護送迷路嬤回家獲讚揚

彰化警分局泰和派出所女警陳翊寧,本月17日下午與所長張志豪分別騎機車在彰化市泰和路巡邏時,發現騎電動輔助車的88歲老阿嬤...

影/新北公車等紅燈無辜遭警車撞 竟是員警移車誤踩油門

新北市新店區今天發生一起令人一頭霧水的車禍,民眾目擊1車輛在路口停等紅燈的公車,竟遭警用巡邏車撞上公車右後側,起因竟疑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