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清算非對付在野好辦法」 陳水扁曝大罷免若成功最後悔的人是他

川普緊張了?疑憂關稅戰釀供應鏈危機 擬找這些人救火

桃園青少年碰毒逐年降低 萌警犬入校宣導毒品危害

桃園市去年青少年接觸毒品近3年人數約73至57位,有逐年下降趨勢,不過為加強青少年對詐騙與毒品的防範意識,桃園市警察局少年隊、警犬隊與正覺教育基金會,今進入校園宣導。少年隊長戴賢表示,此次首度運用相聲及警犬辨別毒品等方式,來告訴學生如何辨別詐騙及毒品,近3年以安非他命、喵喵、彩虹煙為最多,希望透過相關宣導,能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今宣導活動於中壢家商舉行,活動先帶來相聲演出,主題聚焦在「防制詐騙」,表演者以活潑幽默的方式,將常見的詐騙手法如假交友、假投資、網路購物詐騙等情境融入對白中,用淺顯易懂方式,讓學生了解。

而現在毒品氾濫,少年隊也與警犬隊合作,透過緝毒模擬演練環節,警犬更以敏銳嗅覺快速發現隱藏毒品位置,進而讓學生知道毒品的危害及可怕。

戴賢表示,桃園市近3年查獲少年涉毒人數為2022年73人、2023年65人、2024年57人,今年1至3月則為19人。近3年以安非他命、喵喵、彩虹煙為最多,本年1至3月則為依托咪酯最多。因此首度結合警犬一同到校宣導防詐及識別毒品,加強學生保護意識。

中壢高商校長鄒岳廷說,青少年面對詐騙、毒品可能會無法分辨,或不知道如何面對解決,透過宣導讓同學能更有認知及及早防範,避免學生受到毒品傷害,以至於影響一輩子人生。

戴賢表示,未來將持續與桃園市各學校合作,針對時下青少年面臨的風險議題宣導與教育,期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安全與關懷的環境中成長茁壯,遠離詐騙與毒品的危害。

※ 珍愛生命,向毒品說 NO!毒品危害防制諮詢專線 0800-770-885

桃園市去年青少年接觸毒品近3年人數約73至57位,有逐年下降趨勢,不過為加強青少年對詐騙與毒品的防範意識,桃園市警察局少年隊、警犬隊與正覺教育基金會,今進入校園宣導。記者翁唯真/攝影
桃園市去年青少年接觸毒品近3年人數約73至57位,有逐年下降趨勢,不過為加強青少年對詐騙與毒品的防範意識,桃園市警察局少年隊、警犬隊與正覺教育基金會,今進入校園宣導。記者翁唯真/攝影
桃園市去年青少年接觸毒品近3年人數約73至57位,有逐年下降趨勢,不過為加強青少年對詐騙與毒品的防範意識,桃園市警察局少年隊、警犬隊與正覺教育基金會,今進入校園宣導。記者翁唯真/攝影
桃園市去年青少年接觸毒品近3年人數約73至57位,有逐年下降趨勢,不過為加強青少年對詐騙與毒品的防範意識,桃園市警察局少年隊、警犬隊與正覺教育基金會,今進入校園宣導。記者翁唯真/攝影
桃園市去年青少年接觸毒品近3年人數約73至57位,有逐年下降趨勢,不過為加強青少年對詐騙與毒品的防範意識,桃園市警察局少年隊、警犬隊與正覺教育基金會,今進入校園宣導。記者翁唯真/攝影
桃園市去年青少年接觸毒品近3年人數約73至57位,有逐年下降趨勢,不過為加強青少年對詐騙與毒品的防範意識,桃園市警察局少年隊、警犬隊與正覺教育基金會,今進入校園宣導。記者翁唯真/攝影

毒品 詐騙 警犬

延伸閱讀

毒蟲施用4種毒品後駕車撞死7旬翁 檢方依毒駕致死起訴

花蓮消防替代役男涉販售彩虹菸 警方逮人送辦

影/桃園-神戶直航首飛 神戶市議長率團來台訪問

台中男闖紅燈揮刀拒檢劃傷警 棄車竄逃4小時落網

相關新聞

土地糾紛賠慘!7旬翁赴屏東議會陳情 協調結束竟從8樓墜下身亡

一名年約70歲的男子,今天中午到屏東縣議會陳情多年前的土地糾紛舊案,沒想到協調結束後竟墜樓身亡,詳情情形警方仍在了解中。

檢警斬金逮詐團95人...主嫌24歲歐俞彤遭求刑25年 男友躲柬埔寨逍遙

檢警四波斬金行動逮詐團95人,起訴80人,女主嫌歐俞彤遭檢求刑25年,吳姓男友躲柬埔寨繼續逍遙;斬斷黑幫竹幫明仁會涉詐金...

啟用不到20天...新天王星客輪船舷綠島撞碼頭 200旅客換船

綠島1艘前往台東富岡港的「新天王星21號」客輪今天上午10點半從綠島南寮漁港出港時,右側船舷撞擊到碼頭,造成船舷前方出現...

誤將高雄女教師當通緝犯女友逮捕 鳳山7警遭懲處

林姓女教師前晚到高雄文化中心還書,散步時被鳳山警分局員警當成毒品通緝犯的同夥,被帶回派出所1個多小時,後才知抓錯人,林女...

影/高雄這條路...網諷早上很多「敢屎官」 設區間測速會很賺

高雄國際機場旁被稱「鄉間小路」的高鳳路,是當地許多機車騎士必經之路,昨傍晚有騎士過彎騎太快,撞對向2機車,安全帽噴飛躺平...

影/苗栗男子駕車疑分神撞路邊車 「烏龜翻」畫面曝光

21歲黃姓男子駕駛轎車沿苗栗市中山路北往南直行,不明原因撞及路邊停放的車輛後,四輪朝天翻覆在路上,黃姓男子幸運未受傷,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