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ICLEI全球執委會韓國揭幕 劉和然談新北韌性經驗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目前正在韓國訪問,以東亞區執行委員身分,出席2025地方政府環境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全球執委會,今天在東亞執委會分享新北面對氣候變遷推動韌性城市經驗。
與會的ICLEI秘書長Gino Van Begin、韓國首爾市、京畿道、高陽市、日本京都市及中國長春市執委相當肯定新北以智慧科技因應急降雨,提升城市韌性減少災害發生,面對氣候變遷潛在衝擊。
劉和然去年到巴西參加同一場會議,今年到韓國,他說,希望帶新北走上國際,推動永續、邁向淨零。劉說,身為新北市副市長,深知環境永續與淨零排放不只是地方責任,更是全球承諾。延續去年巴西ICLEI全球大會,今年再次率團赴韓,參與ICLEI東亞執委會與世界地方政府氣候高峰會,與各國城市首長交流城市治理經驗,共同為地球尋找解方。
他說,新北是台灣最具國際化視野的城市,更在環保與氣候行動上走在前端,從低碳轉型、智慧治理到青年糧食正義,希望用政策說話、以行動領航。新北堅持做讓世界看見的綠色城市,繼續在國際舞台上,把台灣的聲音講出去、把世界的資源帶回來。
新北市環保局指出,ICLEI是目前地方政府與聯合國合作中最有規模的城市層級組織,今年ICLEI全球執委會4月14日於韓國高陽市揭幕,展開為期3天的執委會及高階議題會議。
14日開全球執委會,劉和然以觀察員身分受邀與會,以去年ICLEI世界大會所簽署的「2024-2030聖保羅行動策略」為框架,與各城市代表針對行動策略中永續、韌性、包容、安全城市及屬於所有人的城市等五大承諾,交流各城市的推動成果,以城市層級共同面對極端氣候帶來急降雨或高溫日突破年均等緊急狀況。
劉和然今出席東亞區執委會,會議上發表「韌性淨零城市」,分享新北以實際行動,逐步實踐「2024-2030聖保羅行動策略」中的各項承諾。
他說,面對近年的極端降雨事件,新北善用智慧AI技術,結合科技設備、過往歷史經驗並提升基礎建設滯洪能力,將極端氣候導致的豪大雨、颱洪對市民及生態帶來的影響及傷害降到最低;新北市建置「智慧防汛平台」,整合天空雷達、雨量站、路面滯水感測器、下水道水位計與路口CCTV等各類感測資訊,涵蓋天、地、地下三層監測,藉由河川管理平台與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快速掌握可能淹水區域,爭取更多的防災預警時間,真正落實從防災到減災的智慧治理。
劉和然指出,水是城市最重要的命脈之一,梅雨鋒面及颱風是新北最主要的降雨來源,卻常發生短延時強降雨的現象,導致災害的發生,如何與水共存及減災,是新北面對氣候變遷非常重要的課題,透過AI技術及基礎建設的提升減少降雨災害的經驗,亦可作為東亞季風區其他城市參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