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工業區違法排廢氣難查 議員曝:去年僅取締4件

新北市持續在多區推動智慧共桿,附掛的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等設備。本報資料照片
新北市持續在多區推動智慧共桿,附掛的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等設備。本報資料照片

空汙問題民眾難忍受,新北市議員陳世軒今天議會質詢指出,新北頭前重畫區及鄰近工業區惡臭與空汙頻傳,但新北去年工業區取締違法排放只有4件,居民長期飽受化成、頂崁等鄰近工業區廢氣臭味困擾,市府設置許多微型感測器,應經常調整點位,確保抓出違規者。新北市環保局表示,每年都會滾動檢討調整。

新北市環保局澄清,空汙除民眾陳情前往稽查外,也主動專案稽查,總計去年違反空氣汙法規定是裁處338件。

環保局強調,每年都會調整空品微型感測器點位,目前布建於工業區的微型感測器前三名為,新北產業園區、土城產業園區及林口產業園區。

陳世軒表示,頭前重畫區居民頻向陳情經常聞到濃重惡臭,懷疑是鄰近化成工業區的廠房違法燃燒或排放廢氣,但通報環保局前往現場稽查時,廠房人員往往已停止排放,民眾自行錄影雖能佐證,但法律依據仍需稽查人員現場舉證,開罰難度高。

陳世軒說,2024年環保局對工業區違規排放開罰僅4件,遠低於民怨通報數量,稽查成效不彰,居民長期暴露在空汙環境,時常聞到臭味,卻無法遏止汙染源,身心健康飽受威脅。

陳世軒指出,新北市現有微型感測器多布建於五股工業區,初期監測AQI飆高後,稽查人員積極督導業者自律改進,約兩周內汙染指數降至良好範圍,環保局每年編列約10支感測器預算,現有感測器多以維修為主,很少依照實際空汙狀況調整,所以環保局應更積極「滾動調整」將感測器依汙染疑慮與人口分布,動態配置至頭前重劃區、頂崁工業區、化成工業區等空汙熱點,達到更全面的即時監測與稽查。

環保局副局長陳美玲說,新北市轄內目前有950處微型感測器,每年都會依照陳情情況滾動調整。

陳世軒也建議,肺癌是國人癌症死亡首位,肺癌早期發現的五年存活率有九成,建議新北市衛生局,可參考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兩年成效,針對40歲以上且在工業區工作逾10年者,尤其桃園的篩檢早期發現率高達九成二,若新北能提供免費LDCT篩檢,市民也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要求衛生局擬訂屬於新北的LDCT肺癌篩檢草案,並結合跨局處合作與大數據分析,精準配置監測與篩檢資源,確保新北市民健康不再虧損。

衛生局長陳潤秋說,LDCT在癌症診斷有其效果,不過因為有輻射問題,在專家會議上一直都有許多限制,目前針對重度吸菸者、家族史有相關補助,後續會依照議員建議研議。

環保局 衛生局

延伸閱讀

新北催生 醫療性凍卵、精及助好孕補助7月1日上路

春夏溫差變化水中溶氧下降 台南運河已清10噸死魚

龍舟賽就怕天熱缺氧魚暴斃 南市環保局日夜監測做這些事

凍卵使用率僅8% 新北補助解凍卵3萬、凍精8千7月上路

相關新聞

深坑輕軌可行性評估 地方憂S3站用地難取得 恐拖垮進度

路線橫跨雙北的深坑輕軌正做可行性評估,有議員指,目前路線規畫S3站未走文山路,而是往上靠近中正橋,周邊住戶多,未來用地取...

新北好孕補助加碼 新增解凍卵、凍精補助 7月上路

今年全台4月新生兒僅8684人歷史新低,預估今年新生兒恐只有11、12萬人,新北市長侯友宜昨宣布加碼好孕補助,包括醫療性...

社子島開發公聽會第二場 2派人馬對峙火爆叫囂

社子島開發案爭議,北市府昨開第2場區段徵收公聽會,這也是上月北高行撤銷環評後首場。反對全區區徵的社子島自救會舉牌抗議,批...

6都最低 北市包租代管房屋稅降至1%

為增加包租代管誘因,北市議會法規委員會昨通過,北市包租代管的房屋稅率,將下修至比照最低單一且自住的1%稅率,等本會期大會...

推動微笑山線觀光 新北平溪嶺腳至望古瀑布環境改善中

新北市觀光旅遊局持續推動微笑山線觀光資源升級,與中央聯手投入1,500萬元於平溪區嶺腳車站至望古瀑布之間,進行環境改善工程,期望提升步道品質與旅遊體驗。平溪區長李天民今(14)日親自前往工地視察,了解工程進度與施作情形。

新北汐止中興、康寧街口人車爭道 調整行人號誌早開

在汐止康寧街、中興路一帶居住人口不少,車子也很多,附近有市場也有學校,綠燈一亮,人車都要走,路口行人、學童過馬路經常與車爭道相當危險,所以,今(14)日新北市議員張錦豪就召集相關單位人員現場會勘,討論調整紅綠燈號誌改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