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毒、藥駕攀升 北市研議防堵

全台近日發生多起高齡長者駕車事故,北市議員耿葳指出,年齡愈大可能慢性病多,定期服用的藥物也有風險,可能是肇事原因之一,另外北市毒駕到年底可能超過1000件,都不容忽視,建議市府加強宣導防制;市長蔣萬安指示衛生局召集相關單位,研議是否在藥袋加註警語或口頭提醒,2個月內討論出結果。
台北市議會昨天市政總質詢,耿葳指出,毒駕問題這兩年才被重視,但氾濫程度已經遠高於酒駕。北市去年酒駕攔檢取締516件、酒駕肇事交通事故253件,但毒駕前年34件、去年466件,今年到上月為止已達410件,估計年底恐超過1000件。
她說,現在討論很多的高齡駕駛風險,其實年齡愈大,或許慢性病多,定期服用的慢性處方簽藥物也有其風險,可能是肇事原因之一。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排行「事故傷害」位居第八,3000多人死於「運輸事故」,推估10%以上為服用藥物開車所致,預估每年造成約300多人死亡。
耿葳指出,降血壓藥、安眠藥和肌肉鬆弛劑,甚至止咳藥、抗組織胺、感冒藥水,都可能因副作用影響駕駛,衛生局已派員至監理站、公車休息站、計程車休息站宣導,市府相關局處都應該動起來,跨局處協助宣導藥駕危險性。
市警局長李西河指出,毒駕部分,臨檢時一旦發現可疑粉末,可使用毒品檢驗試劑,若發現吸食會帶回驗尿。蔣萬安指示研議若發現毒駕,衛生局介入輔導戒癮。
至於藥駕,蔣萬安指出,包括在藥袋加標示警語或藥師開處方箋時提醒,會請衛生局主責,召集聯醫、交通局討論,並參考文獻找出哪些藥物確實會影響駕駛,北市府會在2個月內討論出初步結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