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為憑!新北雨水下水道首度裝CCTV監視器 地下水流一目了然

114年6月7日大雨經分流箱涵排往壽德公園滯洪池收納近6000噸的水量,使周邊道路不再發生積淹水情形。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114年6月7日大雨經分流箱涵排往壽德公園滯洪池收納近6000噸的水量,使周邊道路不再發生積淹水情形。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夏天午後常突下雷陣雨,新北市水利局近期首度將即時影像監控設備CCTV導入雨水下水道系統,目前已於三重、永和、中和、樹林等11處易積淹水地點完成設置。透過這套「地下之眼」,防汛人員得以即時掌握箱涵內部水流變化與抽水運作情形,大幅提升防災應變效率。

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傳統僅依水位數據監控難以掌握複雜的管線流況,尤其在多管線匯流或分流節點,若發生積淹水,單靠數字往往無法迅速找出問題源頭。這次導入的CCTV即時影像系統,就像在地底裝上一雙會說話的眼睛,無論是水流是否順暢、抽水機是否正常運作,第一時間都能掌握,讓防汛調度更有依據。

水利局說明,這套系統採用高規格設備,具備IP69防水防塵等級及NEMA-4X防潮防腐蝕認證,並搭載星光級感測元件,即便在昏暗濕冷的地下環境中也能捕捉清晰畫面,不受光線限制。未來還將與現行智慧防汛平台結合,整合淹水感測器、水位計與雨量站資訊,從空中降雨到地表積水、地下排水,全方位掌控新北水情。

「以前只有水位數據,面對管線堵塞還得靠經驗猜,現在有畫面輔助,研判就快很多。」水情值勤人員李先生說,像壽德公園滯洪池的分流時間點,或永和國光路49巷抽水狀況,都能即時監看並快速通報,是實際防汛工作上的一大幫手。

水利局補充,影像系統具備回放功能,可搭配水位數據交叉比對,進行事後檢討與滯洪、抽排設施效能評估。未來也將逐步擴大裝設點位,持續精進城市排水系統的預警與應變機制,打造更安全的都市防洪網絡。

利用CCTV影像監測壽德公園滯洪池分流箱涵排水情形─下水道水位高漲即將漫過右側分流堰至滯洪池。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利用CCTV影像監測壽德公園滯洪池分流箱涵排水情形─下水道水位高漲即將漫過右側分流堰至滯洪池。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永和區福和路雨水下水道114年7月12日低地排水設施抽排情形─抽水機正常運作抽排至幹線,避免低窪區發生積淹水。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永和區福和路雨水下水道114年7月12日低地排水設施抽排情形─抽水機正常運作抽排至幹線,避免低窪區發生積淹水。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利用CCTV影像監測永和區福和國中透水保水設施─入流攔汙柵未堵塞。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利用CCTV影像監測永和區福和國中透水保水設施─入流攔汙柵未堵塞。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監視器 淹水 水利局 地下水

延伸閱讀

金曲歌后助陣 新北南島文化節7月26日十三行博物館登場

禿子燕子漢子合體 投票前黃金周新北拚萬人大造勢

雷射雕刻玩出新創意 新北議員伴親子歡樂過暑假

新北淡水益品書屋閱讀夏令營 手作DIY兒童彩繪帆布袋

相關新聞

北市南西商圈側溝惡臭 里長盼商家自律

北市中山捷運站周邊的中山南西商圈成觀光客與年輕人造訪熱點,被稱「最香商圈」,不過近來居民反映,因餐廳密集、油汙排放疑未妥...

野柳海洋世界逾期繁殖海豚 開罰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等7個動保團體昨到新北市野柳海洋世界前,抗議業者多次未經核准繁殖遭罰,且繁殖後海豚早夭率高達50%,且...

藝術盛典台北登場 透納真跡不容錯過

今年暑期數檔世界級規格的西洋藝術大展於台北驚喜登場,其中由英國泰德美術館策劃的「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展出80件...

城鎮韌性演習人車管制 新北汐止民眾就近到避難場所

為提升面對空襲及突發災害的應變能力,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汐止分局於今(17)日13時30分至14時辦理「2025城鎮韌性(防空)演習」,模擬敵機空襲警報發放後,人車疏散與民眾避難程序,強化居民防災意識與社區自救互助能力。汐止分局動員將近200名警力、民力,執行各項管制作為,民眾也相當配合,到地下室避難掩蔽。

路況好糟騎車摔倒骨折 新北汐止瑞松街會勘要重鋪

汐止瑞松街在195巷到197巷間,因為路面年久失修,現在路況很糟,幾乎體無完膚,常有居民騎車摔倒,甚至摔到骨折,所以今(17)日新北市議員張錦豪就召集相關單位會勘,因為這段路也有公車在走,為了人車通行安全,要求重鋪讓路變平坦。

台北大學暑期營隊 帶領新北淡水學童趣味認識公共資源

台北市立大學為了讓更多學校的孩子,可以在暑假期間趣味學習課外活動,特別在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經費贊助下,並且在新北市議員陳偉杰以及淡水新興里長吳錦賢的媒合下,連續3天來到淡水竹圍國小舉辦「公竹!請上車」的營隊活動,藉由台北大學公共系的系主任以及8位大學生領隊,帶著孩子趣味學習。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