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經典賽/宋晟睿場內轟、李宗賢兩分砲 中華隊9:1電翻南非首勝到手

青草湖被丟布袋蓮?市民憂繁殖失控 竹市府:定期清理

有市民發現青草湖再度出現布袋蓮,由於布袋蓮繁殖力驚人,過去青草湖曾因布袋蓮蔓延影響生態與景觀,如今卻再度浮現,甚至懷疑是有人故意丟棄。圖/取自新竹大小事
有市民發現青草湖再度出現布袋蓮,由於布袋蓮繁殖力驚人,過去青草湖曾因布袋蓮蔓延影響生態與景觀,如今卻再度浮現,甚至懷疑是有人故意丟棄。圖/取自新竹大小事

新竹市青草湖早年是北台灣八大景點之一,後因疏於整理布滿布袋蓮,2022年市府投入1.6億清淤及景觀維護,不過最近有市民發現,青草湖疑被不明人士丟棄布袋蓮,擔心失控蔓延。市府表示,未獲報有人丟棄布袋蓮,每2至3月就會打撈清運。

青草湖過去布滿布袋蓮,2022年市府清淤整治後,結合清華大學推廣水域活動,包括踩踏天鵝船及立式划槳體驗,從生態及運動面推廣觀光,成功打造成桃竹苗最佳水域景點,去年12月更舉辦「海綿寶寶歡樂草湖繽紛派對」,設置巨型海綿寶寶和派大星造型氣偶,並安排見面會和市集等活動,吸引大量遊客參與。

不過最近有市民在臉書社團「新竹大小事」分享照片,發現青草湖再度出現布袋蓮,由於布袋蓮繁殖力驚人,過去青草湖曾因布袋蓮蔓延影響生態與景觀,市府投入大筆經費清理,如今卻再度浮現,甚至懷疑是有人故意丟棄。

對此新竹市公管中心表示,目前尚無接獲通報有丟棄布袋蓮之行為,布袋蓮為多年生草本,漂浮型水生植物,可以用來淨化水中汞、鎘、鉛等有害物質,但布袋蓮生長快速且繁殖力強,容易蔓延覆滿於水面,易產生水質優養化問題。

公管中心強調,市府每年平均編列200萬經費,維護青草湖(鳳凰橋至環湖橋)湖面清潔及布袋蓮清除,約每2至3個月或大雨後視情況進場清理,需使用動力竹筏搭配攔油繩在湖面圈收布袋蓮到岸邊,再利用怪手撈起至貨車上後清運。

公管中心提醒,依新竹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第8條規定,公園內不得在水池內游泳、沐浴、洗滌或捕捉放養物、放生、划船或其他汙染毒害水質及傷害動植物之行為。如有丟棄(布袋蓮)行為,依據同法第16條規定,經告誡不從者處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緩。

有市民發現青草湖再度出現布袋蓮,由於布袋蓮繁殖力驚人,過去青草湖曾因布袋蓮蔓延影響生態與景觀,如今卻再度浮現,甚至懷疑是有人故意丟棄。圖/取自新竹大小事
有市民發現青草湖再度出現布袋蓮,由於布袋蓮繁殖力驚人,過去青草湖曾因布袋蓮蔓延影響生態與景觀,如今卻再度浮現,甚至懷疑是有人故意丟棄。圖/取自新竹大小事
青草湖2022年經市府清淤整治後,結合清華大學推廣水域活動,包括踩踏天鵝船及立式划槳體驗,從生態及運動面推廣觀光,成功打造成桃竹苗最佳水域景點。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青草湖2022年經市府清淤整治後,結合清華大學推廣水域活動,包括踩踏天鵝船及立式划槳體驗,從生態及運動面推廣觀光,成功打造成桃竹苗最佳水域景點。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青草湖早年是北台灣八大景點之一,後因疏於整理布滿布袋蓮,市府投入1.6億清淤及景觀維護。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青草湖早年是北台灣八大景點之一,後因疏於整理布滿布袋蓮,市府投入1.6億清淤及景觀維護。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 景點 水質

延伸閱讀

竹市自由車場釀世壯運裁判長骨折案 議員將徹查

車把抖動!新竹市自由車場試騎影片曝 民代質疑沒做水保

自由車場地不平釀裁判長摔車骨折 竹市府允改善

聾盲人士洽公無法溝通 議員籲竹市府增設觸覺手語翻譯

相關新聞

張善政視察台灣燈會 備援34輛接駁車中午啟動

台灣燈會倒數2天,桃園市長張善政今下午前往視察相關交通疏運情形,並自機場捷運A18桃園高鐵站步行至高鐵桃園站及A18轉運...

桃市北青中心「桃漾館」開幕 滿足青少年多元需求

桃園市政府7年前在八德重劃區內規畫興建「北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其中主館斥資6億元、設計以創客、電競、AR為主的「桃漾館」...

竹縣湖口空地堆置1樓高廢土 居民憂心雨季遭土活埋

新竹縣湖口鄉新湖路一處都市計畫區內的文教區用地,近來竟被堆置高達1樓高、至少4公尺高的土方,且周邊也無任何防護設施,由於...

台灣燈會倒數2天!2小時湧入30萬人 機捷將加開列車

今日燈會倒數第2天,也是周六假日,由於天氣適合出遊,上午燈會10點正式開園後,經過2小時就湧入近30萬人次。桃捷事先增派...

台灣燈會明落幕 卡比獸、皮卡丘、進擊的巨人下一步曝光

台灣燈會進入倒數2天,其中大受歡迎的全球最大「卡比獸」、超萌「皮卡丘」和彩蛋「進擊的巨人」大型IP裝置,確定將不延展,明...

竹市三民國中施工…臨時人行便道停滿機車 挨轟行人地獄

新竹市三民國中2月初獲823萬經費打造長度148公尺通學步道,不過市議員曾資程接獲陳情,因舊有人行道開挖,臨時設置的人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