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日式飯糰店被砸 律師願以3.3萬出租30坪店面「搬來台北吧」

台股收19,106點下跌288點 台積電收835元下跌15元

世壯運足球場竟被評為最低等級!恐損國際形象 執委會:5月封場維護

民歌紅紅木棉花街景不再!安全問題變調成「打花」的季節

木棉花打落後散落一地。記者鄭國樑/攝影
木棉花打落後散落一地。記者鄭國樑/攝影

桃園市各行政區2至4月都看得見木棉花,目前已經是盛開期,各公所也開始「打花」,原因是馬路邊的木棉花掉落路上,機車輾過有打滑騎士受傷的疑慮。養工處表示,近年都會由公所打花,等木棉樹自然死亡後,或者有可以為景觀加分的移植規畫才會換樹,不會主動換樹。

養工處指出,每年2月至4月是木棉開花的季節,大量火焰橘紅色的花朵色彩鮮艷,雖然是季節的特色之產,但木棉開花落地,因含水量高機車輾過流出汁液,容易造成輪胎打滑騎士摔傷,還有花朵發酵後氣味有些人會反感,加上花落之後棉絮四散,連帶影響呼吸道過敏的民眾。

養工處說明,4月起,各區公所和養工處開始打落木棉花,可以看見路邊工作人員不是大幅修剪樹枝,而是打花,目前其他縣市也是採打花的方式處理木棉花,藉此減少木棉花落花及棉絮對環境的影響。不過像有些以木棉花著名的景點,例如中央大學校門前150多棵的木棉花大道,因為有完善的規畫又是大學景觀一大特色,因此一直被保留。

桃園行道樹的選樹規範是參考林務局的樹種建議清單,以原生樹種為主,多樣樹種為輔。此外,工務局也列出不適合樹種清單,包括有棉絮的木棉、有異味的掌葉蘋婆、有掉落傷人風險的大王椰子等。除了上述缺點,選擇樹種也需注意是否能提供良好生長環境,例如落羽松根系隆起會破壞鋪面,因此無法種植在人行道,可改為種植在公園或綠帶草地。

桃園市行道樹的選樹規範多數參考林業保育署的樹種建議清單,以原生樹種為主,多樣樹種為輔,市政府在2022年完成11.4萬株「桃園市行道樹普查成果」,也列出不適合樹種清單包括木棉、掌葉蘋婆(異味)、大王椰子(掉落傷人風險)等。

桃市府選擇樹種也注意是否能提供良好生長環境,例如落羽松根系隆起會破壞鋪面,無法種植在人行道,可改為種植在公園或綠帶草地。2022行道樹普查時,也發現25%是容易破壞人行道的像黑板樹、榕樹及小葉欖仁,主因為樹穴空間太小,導致樹木生長不良且容易造成基盤損壞。

交通局、養工處近年共同規畫行道樹改善、人行道寬度及道路空間調整,逐步汰換現有過小的植穴;行道樹種也將透過專家所提供的建議選擇,有效提升行道樹品質及城市景觀。

為了機車騎士安全和維護環境,盛開的木棉花全打落,清掃運走。記者鄭國樑/攝影
為了機車騎士安全和維護環境,盛開的木棉花全打落,清掃運走。記者鄭國樑/攝影
木棉花盛開,也是「打花」的尖峰期。記者鄭國樑/攝影
木棉花盛開,也是「打花」的尖峰期。記者鄭國樑/攝影

人行道 桃園 行道樹

延伸閱讀

因商家疑慮 彰化師大前「便當街」推動友善人行道遇阻

影/危險!高雄學童車潮中通學 求畫人行道卡在道路有私地

基隆中正路、正豐街口人行道「凸出來」 機車噴飛…頻釀車禍

新北秀朗橋人行道將改善 4月15日起分三階段施工

相關新聞

注意!台61線北向後龍至竹南施工 明起封閉4天請改道

交通部公路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苗栗工務段為辦理台61線後龍至竹南路段的路基及路面改善工程,明(22日)起將封閉北向車道4天...

竹縣違章鐵皮屋大火 燒出管理漏洞

新竹縣湖口鄉一處鐵皮倉庫16日火警,意外燒出違建管理漏洞。該倉庫雖早列違建,縣府也強制拆除,但部分空間存放有害廢液、粉體...

竹縣台知園區年底完成聽證會 縣府協調竹北一公墓遷建

新竹縣長楊文科上任後積極推動五支箭政策,臺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為其中重大計畫,楊文科曾多次為台知園區向中央請命,盼能推動產...

苗栗高鐵特區違停拖吊大執法 領車民眾直呼:虧大了

針對苗栗高鐵特區周邊道路違規停車亂象,苗栗縣警局近日啟動大執法,對於人行道及綠帶的違停汽機車展開取締、拖吊,展現守護用路...

新竹4景點入選台觀光100亮點 推遊艇與門票200元抵用券

新竹縣峨眉湖、五峰張學良文化園區、尖石青蛙石步道及司馬庫斯四大景點,成功入選交通部「台灣觀光100亮點」。為進一步推廣亮...

台中好孕專車7月上路卻「看得到、吃不到」? 議員籲放寬標準

台中市好孕專車預計今年7月上路,綠營議員今質疑,好孕專車被盧秀燕市長列為三大福利新政之一,但今年7月前生產的孕婦竟然「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