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MLB/山本由伸6局封鎖勇士ERA剩0.90 美媒:展示百億投手價值

張麗善請移爐主、跪迎媽祖引爭議 拱天宮主委說話了

常被遺忘的第4筆退休金…國民年金2獨特機制 優於勞保公保

電動車近年成長翻倍 竹市府今啟用8處公有停車場充電樁

新竹市政府今天正式啟用8處公有停車場,共73槍電動小客車快、慢充電樁,打造低碳的交通環境、滿足充電需求。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政府今天正式啟用8處公有停車場,共73槍電動小客車快、慢充電樁,打造低碳的交通環境、滿足充電需求。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電動汽車持有數快速成長,2023年起已從1496輛,翻倍成長至今年3071輛。為滿足充電需求,新竹市政府今天正式啟用8處公有停車場,共73槍電動小客車快、慢充電樁,打造低碳的交通環境、滿足充電需求。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指出,過去竹市僅有26處公有停車場設有充電樁,明顯供不應求,市長高虹安上任後爭取交通部「公共充電樁補助計畫」補助,目標於今年底前,完成超過268槍充電樁建置。

邱臣遠說,全台首座「公有電動大客車充電樁」已於去年正式啟用,今天則正式啟用園道五地下停車場、新莊車站前停車場、慈雲路停車場、頂竹圍地下停車場、新科國中地下停車場、科學園路212巷停車場、武陵路73巷停車場、香山轉運站停車場等8處公有停車場,共計73槍快慢充電樁。

邱臣遠說明,快充在電力線路設計與申請過程中較為複雜,市府排除萬難,規畫超過100槍快充設施,預計今年底前完成快、慢充共268槍。同時市府也與台電新竹營業處合作,確保電力供應安全穩定,提供全台密度最高且優質的公有快充站點。

新竹市交通處表示,目前竹市的公有停車場已委由遠傳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建置與營運,為確保長期營運品質及充電服務穩定性,市府落實使用者付費原則,避免民眾長時間充電,影響其他使用者權益,充電收費方式參考各縣市行情,慢充(7KW)每度8元、快充(30KW)每度12元、超級快充(120KW/180KW)每度14元。

以國內去年銷量最好的電動車Model 3為例,180kW的功率就足夠讓車主在20分鐘內完全充飽電量,滿足需緊急、快速充電民眾的需求,市民亦可透過第三方支付或信用卡完成付款,操作簡便。

交通處指出,今年底前將建置電動小客車慢充132槍、快充136槍,以及大客車充電樁24槍。竹市在快充數量上領先全台,為強化公共安全,每座充電場域皆配置防火毯,如出現異常高溫,系統也將自動斷電,每2至3支充電樁皆配有熱感式監視設備,一旦偵測異常熱源,將透過Line群組即時通報市府、警消單位。

新竹市政府今天正式啟用8處公有停車場,共73槍電動小客車快、慢充電樁,打造低碳的交通環境、滿足充電需求。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政府今天正式啟用8處公有停車場,共73槍電動小客車快、慢充電樁,打造低碳的交通環境、滿足充電需求。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政府今天正式啟用8處公有停車場,共73槍電動小客車快、慢充電樁,打造低碳的交通環境、滿足充電需求。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政府今天正式啟用8處公有停車場,共73槍電動小客車快、慢充電樁,打造低碳的交通環境、滿足充電需求。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停車場 新竹 電動汽車

延伸閱讀

婦人跳舞突倒地OHCA 竹市警消2次電擊成功搶救

北市電動車充電樁達1276樁 引入隨插即充更直覺

臺北市攜手EVOASIS 完成智能充電樁佈建 打造低碳智慧交通新典範

免會員隨插即充 北市公有停車場充電樁居全國之冠

相關新聞

桃園3垃圾掩埋場明年退場 民代促加速去化

桃園現有3座垃圾掩埋場,雖日前經環境部長彭啓明會勘後預計明年底退場,但民代發現汙染周邊環境情況持續發生,甚至疑有新收垃圾...

去年才啟用…竹北新球場遭塗鴉 公所報警追究

新竹縣竹北市博愛南路星際風雨球場近日遭到不明人士破壞,地面多處恣意塗繪痕跡,影響民眾使用安全,市公所昨公告於5日閉場修繕...

桃園廢棄物暫存場不足 民代憂濫倒變多

營建、裝修廢棄物全台流竄,桃園已發現多起違法亂倒事件;桃園市府4月底廢止「裝修廢棄物簡易分類貯存場管理暫行要點」後,議員...

頭髮一年可以長多長? 苗栗大千護理人員愛心捐髮慶護理師節

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今年創院40年,院方配合慶祝5月國際護師節,今天安排護理人員捐髮、捐血及二手義賣等公益活動,盼以「愛與...

桃信合社景福宮贈禮部桃慶護師節 院方曝護師離職高原因

5月12日國際護師節,桃園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土地公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的蘇家明及大廟景福宮,今天前往衛福部桃園醫院贈禮品...

竹市府大廳啟用智能販賣機 提供零食與在地商品選購

為打造優質洽公環境,新竹市政府今起在1樓服務中心啟用「皮卡智能販賣機」,提供飲料、泡麵、在地蛋糕卷等餐點選購,為國定古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