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有吃又有拿!卡達慨贈川普豪華客機 再豪訂160架波音

竹市擴大機車駕訓補助 兩種身分最高可獲2100元

設籍竹市的市民及在竹市就學的學生,即日起報名機車駕訓班考取駕照者,每人最高可獲得2100元補助。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設籍竹市的市民及在竹市就學的學生,即日起報名機車駕訓班考取駕照者,每人最高可獲得2100元補助。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為鼓勵新竹市民及就學學生考照前參加機車駕訓班,新竹市政府擴大「機車考照駕訓班訓練補助」計畫,設籍竹市的市民及在竹市就學的學生,即日起報名機車駕訓班考取駕照者,每人最高可獲得2100元補助。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說明,補助計畫分兩波進行,第一波補助300名,每人最高可獲得2100元,(交通部1300元、市府500元、駕訓班300元);第二波補助300名,每人補助1800元(交通部1300元、市府500元)。考照後,民眾可再報名參加交通部全額補助1200元的道路安全駕駛訓練,無需額外負擔費用。

邱臣遠表示,根據去年的事故資料顯示,交通事故以機車最多占了81%,而在機車事故中,換算成每十萬人死傷比率,18至24歲的機車族群死傷為7129人占38%最多,加上竹市擁有5所大學,每年約有5千名新生及外籍生,這些學子多半剛滿18歲,準備考取機車駕照,年輕族群的生命安全值得大家關注。

邱臣遠說,因此今年機車駕訓疊加補助政策,金額增加至30萬元,補助名額也增加為600名,鼓勵設籍竹市的市民及在學生(包含外籍學生)參與課程加強對道路標誌及號誌的交通認知,熟悉機車性能與道路駕駛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自我防禦駕駛的觀念,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減少違規,降低事故風險

新竹區監理所長吳季娟表示,根據交通部全國統計資料,參加機車駕訓,上路後違規風險減少59%、事故風險減少36%,且同時參加機車駕訓及道路安駕者,違規風險更是降低64%、事故風險降低51%,參加機車駕駛訓練,有助於降低事故發生。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說明,補助計畫分兩波進行,第一波補助300名,每人最高可獲得2100元。記者黃羿馨/攝影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說明,補助計畫分兩波進行,第一波補助300名,每人最高可獲得2100元。記者黃羿馨/攝影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指出,今年機車駕訓疊加補助政策,金額增加至30萬元,補助名額也增加為600名,鼓勵設籍竹市的市民及在學生(包含外籍學生)參與課程加強對道路標誌及號誌的交通認知。記者黃羿馨/攝影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指出,今年機車駕訓疊加補助政策,金額增加至30萬元,補助名額也增加為600名,鼓勵設籍竹市的市民及在學生(包含外籍學生)參與課程加強對道路標誌及號誌的交通認知。記者黃羿馨/攝影
設籍竹市的市民及在竹市就學的學生,即日起報名機車駕訓班考取駕照者,每人最高可獲得2100元補助。記者黃羿馨/攝影
設籍竹市的市民及在竹市就學的學生,即日起報名機車駕訓班考取駕照者,每人最高可獲得2100元補助。記者黃羿馨/攝影

交通事故 新竹 風險

延伸閱讀

竹市光復高中餐飲科擺攤展廚藝 部分所得做公益

行人違規取締數暴增51% 交通部:關鍵非關站哪一邊都為1目的

駕駛人注意!竹市科技執法取締王路口在這裡

竹市敬老愛心卡合作藥局再添8間 共52間藥局響應

相關新聞

竹市科技執法 西大、林森路口取締榜首

新竹市地狹人稠,交通違規多,市府近年陸續在34處易肇事路口設置「科技執法」取締違規,今年1月至4月以西大路與林森路口63...

苗縣盤點公立納骨塔 協調區域共享

苗栗縣6個鄉沒有公立納骨塔,若要使用外鄉鎮公立納骨塔,收費是當地居民的2至5倍,縣長鍾東錦認為「賣隔壁又不是賣共匪」,要...

台韓扶輪社捐120萬牙科設備啟用 助桃園老憨兒照護牙口

財團法人桃園市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今天舉辦真善美家園牙醫設備更新計畫捐贈揭牌儀式,由台、韓兩地扶輪社捐贈台幣約120萬元...

桃園港口海巡文化季27神尊巡海祈福 守護文化資產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今日前往竹圍漁港,出席港口海巡文化季,表示「大眾爺」信仰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間,奉祀無主先人骨骸,是蘊含深...

竹縣竹東掩埋場裸露暫置垃圾 今終於全數清除了

為解決裸露暫置垃圾問題,新竹縣政府環保局積極規畫多元處理方式,在中央協助下,今天全數清除竹東衛生掩埋場的裸露暫置垃圾。目...

苗縣公務員山區測量要花2小時掉頭下山 民間企業捐公務車

苗栗縣獅潭鄉今天獲得新竹縣耀寬營造公司捐贈一輛豐田油電混合的四輪傳動公務車,上午在縣府大廳辦贈車儀式,縣長鍾東錦感謝企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