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啓明盼少說「用肺發電」 蘇俊賓打臉:數據誤導

台灣邁向非核家園,環境部長彭啓明今表示,近年台灣移動汙染源已超過固定汙染源,台灣空品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希望外界少用「用肺發電」一詞。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則認為,空氣汙染數據複雜多面,目的是用來解決問題,不是用來合理化汙染衝擊,「如果部長只是在眾多指標裡面找到最有利的角度來合理化包裝,這樣的做法是誤導。」
蘇俊賓也直言,他不曉得台灣哪一個指標在亞洲只輸日本,如果參考IQ AIR的資料,去年的pm2.5數據,包括日本、俄羅斯、新加坡、菲律賓、香港、南韓也都贏台灣。
蘇俊賓表示,火力發電環境衝擊是全面性的,即便只看空氣汙染,也不會只有PM 2.5這個項目,彭啓明不只一次強調火力發電的空氣汙染小於移動汙染源,但就以硫氧化物(SOx)為例,火力發電廠的硫氧化物(SOx)排放就所有排放源占40.4%,移動汙染源的硫氧化物(SOx)占5.66%,在這個項目,火力發電的汙染是遠高於移動汙染源,另火力發電氮氧化物(NOx)排放也占16.5%,並不是比例不高的汙染。
蘇俊賓強調,這些汙染都是要全民共同承擔,尤其發電廠附近民眾承擔更高,環境部應該做的是完整資訊揭露,是針對不同區域藉由空氣汙染擴散模型跟健康風險評估跟全民報告,這樣的做法公信力遠高於拿某一項目、個別的數據的全國平均值來論述,「片面的資訊對於承擔高濃度汙染的區域,尤其不公平。」
蘇俊賓也指出,台灣現在以超過80%的以火力發電為用電來源,入夜後甚至超過95%仰賴火力發電,民眾擔心的是長期的環境衝擊和健康風險;在空氣環境不利的情況下,空汙濃度也會加成,這種衝擊不只是全區域的平均值無法解釋,季節的平均值也會失真,「真的建議環境部不要用這麼簡化的方式來論述火力發電廠是沒有衝擊的,這樣子會讓中央部會的公信力越來越低。」
蘇俊賓表示,關於「用肺發電」的討論,如同各項能源設施,火力發電本來就是以環境成本來換來用電需求,這是基本的現實,多數民眾不會不知道,「用肺發電」其實不需要太辯論,「我們真正需要知道是,完整資訊結露,讓大家知道這樣的電,我們需要用多少肺來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