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做好衣服改身體?桃園市民卡恐勞民傷財

新版桃園市民卡APP斥資1500萬元研發,耗時一年多,市府信誓旦旦稱新版絕對比舊版好用,功能齊全、優惠更多,結果和預期有落差,虛實未整合,使用仍諸多不便,還徒增加困擾,無怪審計單位點名檢討。
桃園市民卡前年底因合作店家銳減與APP常當機被民眾詬病,市府去年宣布改版進化,稱數位碼會歸戶綁定實體卡,達到多卡合一整合目的。
然而,民眾盼了一年多,好不容易等到新版APP上架,未料為了搭乘大眾運輸優惠,依舊無法放下實體卡;實體卡有實體卡的優惠與福利,APP有APP才有的活動,不見虛實整合,反而看到1人至少2卡情況,不僅佔皮包空間,也佔手機記憶體容量。
智發會稱市民卡APP已能支援乘車掃碼付費,但掃碼需要對應車機硬體搭配,正與交通局研議,加速更新相關硬體符合規格;此說法令人疑惑,桃園機場捷運早就可以掃QR碼進站,為何還需研議?一年多的開發時間未考慮系統該如何適應運用在現有硬體設施,還要捷運、公車客運等運輸業者汰換硬體以滿足新開發的APP規格?
據了解,大眾運輸所用的刷卡、掃碼付費車機動輒上萬元,桃園全市公車有795輛,全部更換經費已趕上市民卡APP研發經費一半,更枉論設計複雜、造價成本更高的捷運系統。
此外,桃園市民卡不僅只一般卡,還有學生卡、兒童卡、孕產婦一生好運卡和敬老愛心卡,其折扣優惠更加複雜多元,使用範圍也更廣泛。以一生好運卡為例,該卡可用於北北桃1.6萬輛的計程車資折抵,若更換車機,經費恐超過1.6億元,是開發經費十倍,即使光改設籍桃園的計程車,數量也超過5600輛,費用仍在開發經費之上。況且,此金額尚未計算人力與時間成本,勞民傷財的事,桃園市政府確定要做下去?
政府工程建設與政策一邊推動一邊調整常被稱為「穿著衣服改衣服」,桃園市智發會做法則像「做好衣服改身體」,不僅要耗費鉅資,也衝擊運輸業界配合意願,嚴重甚至影響原本服務量能。如要修正方向,現在或許還有機會,但腳步真的要快,莫讓桃園市民再等一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