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S離世眾星悼念 「道明寺」言承旭悲痛發聲:謝謝遇見妳

大S猝逝、汪小菲急奔來台 專家曝「上億遺產這樣分」

損人不利己?川普關稅戰,對美國經濟衝擊預估

「花在彰化」5天翻新2024紀錄 未來一周壞天氣挑戰人氣

彰化縣「花在彰化」5天累計入園逾60萬人次。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花在彰化」5天累計入園逾60萬人次。記者簡慧珍/攝影

蛇年新年旅遊彰化縣兩個「明珠」鹿港小鎮與田尾公路花園都很熱門,縣政府主辦「花在彰化」溪州公園更是創下5天突破60萬人次的佳績,比去年同期成長一成二,可望翻新去年開園16天百萬人次旅遊的紀錄。

「花在彰化」溪州公園免費遊園,期在當彰化縣新春旅遊的觀光領頭羊,民眾可上午去溪州公園,走台一線下午到田尾公路花園的一日遊,也可一天安排台一線「花在彰化」與田尾賞花的行程,另一日前往鹿港鎮。溪州公園發揮帶動觀光效應,今年大年初一到初五的鹿港與田尾湧進人潮,溪州公園本身也來了64萬多人次遊玩。

根據縣政府統計,2025「花在彰化」大年初一開園,首日10萬8036人次,大年初二11萬4096人次,初三15萬7236人次,初四14萬9906人次,初五11萬5037人次,累計64萬5037人次;2024「花在彰化」2月10日(初一)9萬8692人次,初二10萬1157人次,初三12萬1200人次,初四11萬8973人次,初五8萬9786人次,合計52萬9808人次。

和2024相比,今年大年初一到初五,入園人次增加11萬5229人次,成長一成二,不過2024花在彰化入園人次破百萬,2023年99萬多人次,2022年70多萬人次(新冠疫情的關係)。未來一周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天氣偏涼冷,又各行業已正常上班,遊園人次勢必下降,但縣政府有信心精彩活動可繼續吸引民眾入園。

「花在彰化」遊園人次逐年增加除了公家園林免費遊賞,也與彰化縣政府用心規畫不無關係。今年主題「花繪城市」以花為筆描繪彰化的城市故事,主展館與小展館都有精心花卉創作布展,活動期間的野餐嘉年華、東方嘉年華、親子嘉年華、搖滾嘉年華、書市嘉年華與寵物嘉年華的六大主題嘉年華,並有,像是胖卡美食市集、傳統小吃市集等特色市集活動,邀請自馬來西亞、非洲、南美洲和菲律賓的四大國際團隊現場演出,入園有看有吃也有玩,可充實度過一天。

彰化縣「花在彰化」展場有許多應景花卉造景可供拍照,留下新春旅遊快樂回憶。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花在彰化」展場有許多應景花卉造景可供拍照,留下新春旅遊快樂回憶。記者簡慧珍/攝影

春節 蛇年 農曆過年

延伸閱讀

大S流感猝逝...民眾震驚急要打疫苗 彰化僅剩不到2千劑

鼓勵國中生探索綠色科技 彰化永續發展科學營接軌未來 

科技基金 人氣衝高

百貨春節人氣買氣雙成長 吉伊卡哇助攻高雄來客直飆

相關新聞

吉伊卡哇魅力驚人 高雄冬日遊樂園破320萬人次

「2025高雄冬日遊樂園」1月25日開幕,吉伊卡哇三隻小可愛魅力驚人,天天吸引爆滿遊客,累計至昨天大年初五已有320萬人...

櫻花開!九族櫻花祭登場 6千棵櫻接力綻放至3月

南投魚池九族文化村栽種約6000棵櫻花,是國內賞櫻勝地,目前正值櫻花祭,山櫻花和枝垂櫻已盛綻,台灣雪櫻則花開2、3成,八...

年味淡了?科學家解謎:為什麼年紀愈大 愈沒有過年的感動

隨著年假的結束,相信不少人都心不甘、情不願地回到了工作崗位上,漫長的年假讓人有放空喘息的機會,也終於擺脫汲汲營營的生活,盡情的放鬆。然而,該面對的還是躲不掉,開工後找到能幫助自我收心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動力。

元宵燈會環保風!台北燈節蛇主燈倡永續 小提燈變身文具

各地燈會活動陸續開跑,北市長蔣萬安上任後,今年台北燈節延續去年龍年響應環保永續,蛇年主燈「福蛇豆豆」採租用方式,燈節結束...

年節吃太多怎麼減重?營養師曝6種NG方式:別做白工

年假不小心吃太多怎麼辦?先別急著減肥,營養師酪梨提醒,注意六項超NG減肥方式,當心用錯方法既痛苦又容易反彈! 營養師酪梨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六個減肥地雷,表示減重方式百百種,有時候聽客人分享減重的心路歷程,都很佩服他們的意志力,不過也有很多方法都是不對的,一起來看看什麼方式NG了吧!

「花在彰化」5天翻新2024紀錄 未來一周壞天氣挑戰人氣

蛇年新年旅遊彰化縣兩個「明珠」鹿港小鎮與田尾公路花園都很熱門,縣政府主辦「花在彰化」溪州公園更是創下5天突破60萬人次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