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黃呂錦茹「無保請回」今晨步出地院!朱立倫迎接擁抱

台積電法說會後 陸行之拋出這個疑問

全台今年腸病毒已有3例死亡 彰化縣超前部署投入防疫

彰化衛生局今天上午在花壇鄉立幼兒園舉辦「校園腸病毒聚集事件演習暨防治宣導」活動,透過模擬腸病毒流行期間的校園應對措施。記者劉明岩/攝影
彰化衛生局今天上午在花壇鄉立幼兒園舉辦「校園腸病毒聚集事件演習暨防治宣導」活動,透過模擬腸病毒流行期間的校園應對措施。記者劉明岩/攝影

為預防腸病毒,彰化縣衛生局超前部署,從1月起,針對縣內344家幼兒園進行洗手查核及衛教輔導,並邀請小兒科醫師在縣內59家托、 嬰中心進行衛教輔導及諮詢,並預計6月底前,完成縣內247所國小、國小附幼及公托腸病毒聚集事件演習,實施早期介入的防疫措施。

腸病毒已進入流行期,衛生局今天上午在花壇鄉立幼兒園舉辦「校園腸病毒聚集事件演習暨防治宣導」活動,透過模擬腸病毒流行期間的校園應對措施,包括幼童健康監測、群聚事件處理、班級停課機制、環境消毒等,全方位提升校園防疫準備,確保嬰幼童健康,落實「有備無患」的防疫精神。

王惠美指出,預防腸病毒首先呼籲「勤洗手」的重要性,家長與家人回到家要抱小孩前,一定要遵循「溼、搓、沖、捧、擦」正確洗手五步驟。其次,家裡客桌椅、餐桌、家具等孩子摸得到的地方, `也要定時做清潔消毒` ,確保孩子的衛生安全。最後,強調生病不上學,避免傳染他人,沒有群聚, `就能降低重症發生。

衛生局表示,腸病毒傳染力極強,目前腸病毒輕症疫情持續上升中,開始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依據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今年截至目前全國累計4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3例死亡),分別感染伊科病毒11型3例及克沙奇B5型1例,其中2例為出生未滿1個月新生兒。

衛生局提醒家長,家中幼兒一旦出現肢體無力麻痺,或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務必立即轉送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秀傳紀念醫院、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及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等縣內四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把握黃金治療時間,確保幼童健康安全。

彰化衛生局今天上午在花壇鄉立幼兒園舉辦「校園腸病毒聚集事件演習暨防治宣導」活動,透過模擬腸病毒流行期間的校園應對措施。記者劉明岩/攝影
彰化衛生局今天上午在花壇鄉立幼兒園舉辦「校園腸病毒聚集事件演習暨防治宣導」活動,透過模擬腸病毒流行期間的校園應對措施。記者劉明岩/攝影
衛生局今天上午在花壇鄉立幼兒園舉辦「校園腸病毒聚集事件演習暨防治宣導」活動,透過模擬腸病毒流行期間的校園應對措施,包括如何正確洗手。記者劉明岩/攝影
衛生局今天上午在花壇鄉立幼兒園舉辦「校園腸病毒聚集事件演習暨防治宣導」活動,透過模擬腸病毒流行期間的校園應對措施,包括如何正確洗手。記者劉明岩/攝影

腸病毒 衛生局

延伸閱讀

新生兒染腸病毒重症 醫警周產期感染進展快、死亡率高

民眾黨彰化縣黨部主委由藍營政二代接任 溫宗諭證實了

4個月內釀2新生兒死亡 陳秀熙:對腸病毒不可掉以輕心

十年後又現腸病毒克沙奇B5死亡案例 一歲男童發病6天亡

相關新聞

挨批反火力發電公投死亡連署始祖 台中市長盧秀燕:800萬民意展現

檢調近日偵辦罷免連署涉及偽造文書案,台中市長盧秀燕批評民進黨政府濫用司法,台中綠營反譏盧當立委時推動「反火力發電公投」,...

發文重掛禮義廉恥匾額?台中藍綠爭議 教局:融入品格教育

早期校園常見「禮義廉恥」匾額,近年逐漸消失。國民黨台中市議員昨建議市府應發文給各校,掛回「禮義廉恥」;綠營議員反對,認為...

台中2社宅出租擬放寬 年底試辦

台中市社會住宅原有法規僅開放設籍或居住在台中且無自有住宅的民眾申請,市府研擬放寬在台中、彰化、苗栗與南投無自有住宅且符合...

停車場擬建彰化調查站 民怨更難停車

彰化調查站位在八卦山邊坡,地震豪雨造成4次崩坍,位處下方的居民提心吊膽,多次要求遷站。長期尋覓用地已有眉目,國有財產署通...

4主題日活動 迎接南投星空季

南投縣有得天獨厚的觀星環境,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吸引天文迷追星,清境、溪頭、杉林溪、日月潭,環境優美又少光害,入夜後可以觀...

再添航線 台中機場運量破200萬大關

國外旅遊熱絡,星宇航空台中神戶航線昨天開航,虎航台中飛名古屋預計今年7月復飛,台中機場已開航及即將開航的航線達23條,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