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心生活協會讓舊衣變時尚 巧思裁縫送外賓深受喜愛

雲林心生活發展協會公益升級,號召中高齡婦人收集二手衣,運用裁縫巧手,加工改造成各類衣、飾、帽袋、圍巾生活手作紡品,精緻又獨特,不會撞衫,優質的循環經濟再製產品,才在網路平台萌芽,即獲來自歐美各國的國際智慧城市組織(ICF)讚譽有加,詢問度爆表。
雲林縣心生活發展協會推動「減碳新生活、衣起做環保」計畫,將二手衣透過巧妙設計,重新打造各類生活紡織品,還有寵物專用款,其中以「百家被」拼接技法,結合台灣藍鵲為主題,設計出超有幸福感的圍巾,每個物件都是唯一,不怕撞衫廣受好評,雲林縣府更用來餽贈外賓的禮品。
該協會總幹事蔡嘉琪說,該協會設在北港鎮,早年北港有農業、造紙和成衣等3大產業,隨時代變遷,造紙業關廠,成衣業沒落,協會去年執行「衣」計畫並配合勞動部多元就業方案,引介多位熟稔縫紉的長輩進駐,一展裁縫專長,精緻手藝和巧思,件件作品美到沒話說。
「再生品勝過百貨公司A貨!」全靠5名裁縫師的巧手,把雲林復健協會回收的二手衣,及紡織廠捐贈的閒置布料、窗廉或B級服飾,重新加工裁剪,轉化成各式帽子、購物袋、零錢包、圍巾、小飾等,還有各式可愛的毛小孩飾品,每回展售總讓人愛不釋手,訂單紛至沓來。
雲林縣府日前邀多國人士組成的國際智慧城市組織(ICF)到雲林舉行城市論壇,縣府即以該協會手工製造的圍巾和雙面漁夫帽作為禮品,深受喜愛,當外賓得知禮品均是回收再製的二手紡品,無不讚嘆不已,更不敢相信是出自5名婦人的手藝。
蔡嘉琪說,傳統「百家被」拼布工法,象徵得到百家百戶的祝福,裁縫師將不同布料拼接,結合台灣藍鵲主題設計出幸福傳承的圍巾,及素、花雙面的漁夫帽可搭配不同服飾,一帽兩用,讓自己更出色,帽飾也採用磁吸設計,方便拆卸,可有可多用途,每個物件背後都隱含著心生活的幸福感,才能人見人愛。
她說,所有二手衣或布料全都清洗整燙和紫外線殺菌,基於衛生內裡材料均以全新布料縫製,既符合循環經濟也讓人使用安心。協會販售再生商品自籌營運財源,因著重商品再設計,符合減塑,最近初上網路平台,詢問度即爆表,協會以微薄收入支付成本,其餘用來公益扶弱。
協會理事長白繼祥也說,更多巧思產品將陸續推出,不僅可幫助工廠去化剩貨,解決家庭舊衣,讓廢衣也能變時尚,呈現衣物背後每個故事,一起為地球添色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