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茶園中的地景藝術曝光 雲林再添永續觀光亮點

雲林縣古坑鄉樟湖村曾是國內知名貝殼化石區,竹產業盛極一時,近年逐漸沒落,為振興地方產業經濟,雲林縣政府透過產官學合作,由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師生與社區居民協力,邀請國內竹藝術家操刀,在茶園中以竹子打造以「殼」為名的竹製地景藝術,期盼遊客在此放慢步調、傾聽萬物的聲音。
使用竹子打造、外型就像海螺的竹藝術裝置座落在樟湖生態國中小學後方、舊挑筍古道上的茶樹園,今舉行發表會,負責操刀的竹曰工坊蔡惠婷老師表示,樟湖村過去以貝殼化石聞名,因此以「殼」為發想,「螺-森響起」為意涵,代表貝殼海螺在樟湖地區保護民眾,如同學校保護孩童成長,藉由這座代表在地特色的景觀藝術,喚醒大家對土地的連結。
縣府計畫處長李明岳表示,縣府向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爭取290萬元補助,推動大古坑地區的經濟產業發展,其中,與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亞洲大學等在地團體合作,以永續概念結合在地的竹工藝,打造樟湖竹製地景藝術裝置,藉此呈現在地的文化,也打造觀光亮點。
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校長陳清圳表示,從地理跟文化脈絡可以發現樟湖村在日治時期就開始發展竹產業,因為塑化業發展才逐漸沒落,在環境永續的理念下,透過師生、社區協作,完成這次的竹藝裝置藝術,重啟以前的文化記憶,孩子在參與的歷程,慢慢地去詮釋人跟土地、人跟自然、人跟社區之間的關係。
每一座地景藝術代表一個村落的文化跟底蘊,他期待接下來還有第二座、第三座、第四座作品,慢慢地把雲林的珍珠串連起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