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惠親上火線衝刺新都心 北港路開發獲內政部都委會同意重大突破

北港路兩側地區區段徵收開發拖延20多年。記者魯永明/攝影
北港路兩側地區區段徵收開發拖延20多年。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義市長黃敏惠為加速推動北港路兩側地區開發,上午率市府團隊北上出席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主持的都委會,力陳「變更高速公路嘉義交流道附近特定區計畫(嘉市新都心地區)案」重要性,強調市府與市民全力以赴決心,成功爭取大會支持,決議採個案變更方式續審,可望加速推進北港路兩側開發。

黃敏惠感謝內政部都委會委員專業意見,感謝市府團隊與專業委員努力,更感謝議會支持鼓勵,市府團隊會努力加速推動後續的程序。長期關注此案的議會國民黨團書記張秀華議員及在地居民,同感欣慰,他們說,北港路區段徵收開發拖延20多年,太久了,總算獲突破。

黃敏惠強調,嘉市是「大南方新矽谷」最佳應援城市,地處交通樞紐,串聯嘉義高鐵特定區、嘉科園區等產業核心,形塑完整產業鏈。這次北港路都市計畫變更案,不僅展現縣市合作、互利共榮的精神,更是嘉市搶得先機的戰略布局。

未來,透過輕軌藍線打造嘉縣市15分鐘產業生活圈,為大南方新矽谷產業人才提供宜居、宜業的優質環境。市府會積極進行更詳細評估,並與市民積極溝通,讓嘉義市西區的門戶順利推動,實踐「西區大發展」的市政願景。

本案規畫面積約209公頃,涵蓋產業專用區、商務與經貿會展、社會住宅、生活配套設施,以及完善的水綠廊帶與道路系統。全案導入智慧科技與永續城市理念,致力打造「產業與生活共榮」、「科技與人文融合」的新都心樣貌。黃敏惠強調,期待藉此促進青年與產業回流,帶動嘉市全面升級,實現嘉義市永續發展願景。

黃敏惠重申,中央政策不能讓嘉市缺席,面對城市升級與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市府將持續積極與中央緊密協調,加快並完善辦理都市計畫個案變更程序,讓嘉市在「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扮演關鍵角色,開創城市發展新篇章。

嘉義市長黃敏惠為加速推動北港路兩側地區開發,上午率市府團隊北上出席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主持的都委會。圖/嘉市府提供
嘉義市長黃敏惠為加速推動北港路兩側地區開發,上午率市府團隊北上出席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主持的都委會。圖/嘉市府提供
嘉義市長黃敏惠為加速推動北港路兩側地區開發,上午率市府團隊北上出席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主持的都委會。圖/嘉市府提供
嘉義市長黃敏惠為加速推動北港路兩側地區開發,上午率市府團隊北上出席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主持的都委會。圖/嘉市府提供
嘉義市長黃敏惠為加速推動北港路兩側地區開發,上午率市府團隊北上出席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主持的都委會。圖/嘉市府提供
嘉義市長黃敏惠為加速推動北港路兩側地區開發,上午率市府團隊北上出席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主持的都委會。圖/嘉市府提供
北港路兩側地區區段徵收開發拖延20多年。記者魯永明/攝影
北港路兩側地區區段徵收開發拖延20多年。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義市長黃敏惠為加速推動北港路兩側地區開發,上午率市府團隊北上出席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主持的都委會。圖/嘉市府提供
嘉義市長黃敏惠為加速推動北港路兩側地區開發,上午率市府團隊北上出席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主持的都委會。圖/嘉市府提供

北港 嘉義 黃敏惠

延伸閱讀

集結農業研發能量 市長黃敏惠:嘉市成加值與研發中心

爭取跨嘉義縣市輕軌中央主導興建 黃敏惠發起民代連署展現民意

小小北都更駐點工作站揭牌 黃敏惠宣告有故事、溫度的都更啟動

嘉市85歲「粉圓冰阿婆」燒燙傷住機構療養 黃敏惠及網友關懷湧入

相關新聞

影/北港朝天宮迎媽祖今登場 炸轎、犁炮震撼畫面曝光

國家重要民俗「北港朝天宮迎媽祖」今天展開為期兩天的遶境活動,獨具特色的炸轎、炸虎爺、犁炮活動,吸引數萬信徒參加,現場炮聲...

司機提前知道「我要搭車」 台南公車智慧等車今年全面上線

台市推動智慧交通及提升無障礙環境,大台南公車「智慧等車」服務功能上線迄今已突破18萬使用人次,也是全國首創針對「等公車」...

雲林北港媽遶境 63組真人藝閣破紀錄

國家重要民俗「北港朝天宮迎媽祖」昨展開兩天的遶境活動,獨具特色的炸轎、炸虎爺、犁炮,吸引數萬名信徒參加,沿途炮聲隆隆;最...

台南提款機打詐 率先推動露全臉

為打擊詐騙,檢調建議ATM自動櫃員機提款轉帳須露出全臉,台南市長黃偉哲昨宣布率先推動ATM旁加裝辨識系統,若戴口罩或安全...

雲縣海洋教育中心、嘉縣諸羅樹蛙館啟用

雲林縣政府自籌8225萬元將原有四湖鄉三條崙教育農園拉皮修繕,改造成首座「海洋教育中心」昨揭牌,縣府表示,有先進的聲光海...

台南北區 蛋黃區社宅動土

台南市北區社宅宜居東興昨動土,預計2029年完工,市長黃偉哲說,台南的社宅位置都極好,此案更在「蛋黃區中的蛋黃」,且以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