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去年12名兒少受虐致死 議員要求檢討社安網漏洞

高雄去年發生多起重大兒虐案,全國30名兒少遭父母、照顧者等家庭成員施虐致死,光高雄有12人、4成之多。議員郭建盟質疑,高雄兒少受虐通報標準放寬,自認為社會安全網做得更密、更牢,數據卻無法說服人。社會局回應,已從第一線增加社工訪視及醫療體系介入諮詢兩大面向改善。
高市議會今天進行社政部門質詢,議員郭建盟分析,依據衛福部保護司公開兒少保護案件受虐人數統計,近10年高雄排序都在六都第二或第三,若納入人口數評比同樣位居前三名。採2019年至2023的5年平均,每萬人有38.57名孩子受虐;採2014至2023年的10年平均,每萬人有29.43名孩子受虐,兩項數字都是六都第一,比全國平均值還高。
社會局長蔡宛芬解釋,高雄兒虐開案指標比中央寬鬆,若是雙親吸毒或脆弱家庭都會先開案,身體傷害、嚴重不當對待等情況認定放寬,希望及早介入,避免不希望發生的後果發生;每萬人來看,過去5年受虐數從37.57降至31.52,已經往下降。
郭建盟進一步表示,去年全國有30個孩子在家內受虐死亡,高雄占12人,包辦4成數字。
「為何我們做得比別人好,實際數字並非如此?」郭質疑,兒虐個案無法詳細追查,12人中,嚴重虐待死亡6人、嚴重疏忽死亡2人、父母帶孩子自殺4人,若社安網絡比人家密,為何洪水風暴來襲時我們會攔不住?
蔡宛芬說,去年因為幾件重大事件後,針對脆弱家庭及保母部分有所調整,另考量現在不少第一線社工年紀輕、經驗不足,若評估指標達高風險,會要求每個月都要去看小朋友。此外,很多社工在第一線看見小孩傷勢,因自身醫療背景不足,通常會聽信父母說詞,為此去年起社會局已經跟長庚醫院合作,任何疑慮可先透過電話諮詢、視訊,或請醫生直接去案家協助判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