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新草衙地區土地破碎、違建多 議員批宛如貧民窟

高雄亞灣周邊的新草衙地區屬市有土地,過去遭3千餘戶住戶違法占用,市府10年前頒布自治條例,將土地以8折價格讓售,以利區域整合和都更,但自治條例5年前落日後,至今仍有300多戶未購地,導致該區遍布違建危樓和釘子戶,市議員直言「宛如貧民窟!」但當地民眾多為弱勢戶,盼市府能提供更多誘因協助整合。
高市府2015年訂定新草衙地區土地處理自治條例,讓占用市府土地的居民能以優惠價格購地,使土地、建物為同一人持有,方便後續整合或都更,該落日條款2020年6月屆滿;市議員黃彥毓表示,當時因疫疫情和實質占用認定等問題,當地民眾難以全部參與,導致當地目前仍存在許多違建危樓、巷道無消防道、房屋公共安全等問題。
「宛如貧民窟,這不應是亞灣周邊聚落光景!」黃彥毓表示,市府當年以歷年空照圖認定是否實質占用,但當地房屋若曾因天災或自然倒塌而短時間未存在,就不符資格,且過去丈量界線和地方實際使用界線不符,導致可申購範圍與實際占用範圍有落差。因此條例列管占用戶3104戶,僅2801戶申購,出售14.46公頃,近300戶未申購。
黃彥毓表示,當地未申購的住戶分散在新草衙各地,成為城市發展的隱憂,尤其新草衙緊鄰205兵工廠,預計2027年遷址完成後,原地將是國際企業總部、金融商辦區的都市計畫範圍,但目前軍方因國安問題導致進度延宕,市府應利用延宕期間,擬定草衙土地整合問題,重啟其他方案讓住戶購地,以利未來兵工廠都更招商需求。
黃彥毓表示,市府雖稱自治條例結束後,能使用危老重建方案,容積獎勵比前者高,但他認為自治條例提供基地整合面積達500平方公尺,最高可增加容積50%,且購地成本打8折優惠,反觀危老重建優惠在容積獎勵、稅賦貸款優惠、放寬建蔽率及高度限制等,和自治條例並無明顯差異,強調「以危老解決新草衙問題,實際需求者不高」。
因危老重建資格是都市計畫範圍內的合法建物,申請人為土地所有人;黃彥毓表示,新草衙違建居多,民眾非土地所有人就無法申請危老重建,僵持之下就成為釘子戶,也無更大誘因自辦都更重建,導致自治條例結後束,新草衙又變回一灘死水,市府應再研擬提高獎勵容積、低於市價讓售等方式,提供更多誘因給占地民眾。
陳其邁表示,當年自治條例通過後,已有98%民眾購得市府讓售土地,條例落日後,還有24戶以市價購地,因此市府若恢復條例8折優惠,對後來自購的民眾不公平,相關獎勵容積也涉及公平性問題,目前市府會朝向研擬提供弱勢欲購地民眾「分期付款」。財政局長陳勇勝表示,市長上任後自治條例就以落日,但優化新草衙環境仍是市府責任,因此會持續積極辦理讓售土地,民眾後續若想買地,也會採用合理價格。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