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端午連假轉晴熱 吳德榮:下周二傍晚鋒面到大範圍降雨

長照收費近10年未調整 高雄業者指法規追不上市場現實

高雄市議會今舉辦「長照機構收費標準審查機制之檢討與建議」公聽會。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議會今舉辦「長照機構收費標準審查機制之檢討與建議」公聽會。記者郭韋綺/翻攝

長照需求大增,現行收費法規卻嚴重落後於市場現實,已無法反映照護成本與服務品質,高雄市議會今舉辦「長照機構收費標準審查機制之檢討與建議」公聽會,長照機構業者盼擬定每床月收3萬元為審查天花板,低於3萬者免付薪資彙總表及成本分析表,簡化送審資料。

議員鄭光峰指出,長照2.0實施至今近10年,高雄市長照中心去年編列80億預算,包括居家、社區、移工和機構,從去年度資料顯示,居家和社區服務占86%,有明顯失衡現象。

長照3.0今年要上路,針對失衡的資源分配進行調整,另長照機構的收費,政府可根據一些參考數據如基本工資調漲、人均GDP、消費指數等進行調升,促使業者經營有良性循環。

議員陳慧文表示,面對通膨嚴重,若不調整,也會影響機構內照服員的福利,導致高離職率,擬定公平正義價格,讓公部門、機構和消費者取得平衡,達到老有所終。

議員張博洋認為,有業者反映收費機制和審查資料過於繁瑣,長照產業制度健全與否將影響消費者權益,希望透過法規層面的建置可以讓長照市場朝向良性競爭。

至於費用調整機制如何兼顧營運成本和民眾負擔,高科大國際企業系暨研究所教授李仁耀說,長照機構多數虧錢經營,收費在無法提供的狀況下將惡性循環,建議收費價格和機構評鑑機制要綁一起,讓政府有效把關其服務品質。

義守大學財務金融管理學系教授李樑堅表示,以基本工資基準,再加上物價作為收費的依據,不過機構業者本身需有自律機制,當收費調高,業者也要自律不聘用非法照護移工。

輔英科大護理系副教授李昭螢表示,機構面臨缺工、招募不易、高流動率,以及財務營運壓力、人事物料成本增加的困境,若依社會局辦理低收入及中低收入失能老人養護服務補助2萬4千元來訂定費用太低。

高市長期照顧機構聯合協會榮譽理事長林文雄建議,以49床為例,最低應請員工數照服員9位,人力配比勞基法等設備,每個月成本至少135萬,每床每月收3萬才勉強收支平衡,每床月收逾3萬者,在成本分析及財報可提供一項即可,薪資彙整及薪資明細也可參考財報裡薪資支出,無須再另外提供。

高雄市長期照顧機構聯合協會理事長張碧子說,由政府補助「福利床」機構占機構病床80%,她認為收費應比照護理之家,高收費才有高品質。

高雄市議會今舉辦「長照機構收費標準審查機制之檢討與建議」公聽會。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議會今舉辦「長照機構收費標準審查機制之檢討與建議」公聽會。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議會今舉辦「長照機構收費標準審查機制之檢討與建議」公聽會。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市議會今舉辦「長照機構收費標準審查機制之檢討與建議」公聽會。記者郭韋綺/翻攝

長照 機制

延伸閱讀

放話將開放旅宿業移工 勞陣:觀光署變移工主管機關?

旅宿業移工 拚下半年開放…觀光署計劃「有條件、專案」

勞動部有條件開放移工投入旅宿業 業界按讚:樂觀其成

影/陳其邁隔空嗆盧秀燕? 他說高雄三成電力支援外縣市

相關新聞

高雄某幼稚園爆「失控師暴打孩童」 園方緊急解聘接受調查

高雄鳳山區某幼兒園23日發生一名老師疑似情緒失控毆打孩童頭部,家長事後發現後報案,高雄市教育局26日接獲校安通報,下令要...

朱立倫嗆高雄要率先改名中正路 陳其邁:需民眾連署提建議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砲轟中央欲改名全台中正路是擾民、吃飽太閒、搞意識形態的政策,當地住戶也不願意,並喊話高雄市長陳其邁,高雄...

綠島「太武輪」整修改造欲花1.2億元 議員:不如買新船

台東綠島鄉公所前年在縣府協助促成下,將原往來大小金門運補的太武輪,退役後轉贈綠島鄉公所,不過,至今船隻未投入營運,且未來...

北高雄濱海自行車道10公里在市區 民代:浪費美景

北高雄沿海有絕佳美景,近年規畫24.4公里的濱海自行車道,串連蚵仔寮漁港、彌陀漁港至彌陀濱海遊樂區,但民代指梓官區赤崁往...

天文大潮屏東東港晴天積水 居民嘆「雨季來時怎辦?」

這兩天屏東東港鎮東津里竟出現晴天積水狀況,天文大潮引發海水回灌,水從排水孔冒出,讓居民大嘆「晴天都積水了,雨季來時怎麼辦...

澎湖地方型SBIR計畫啟動 觀光旅遊等最高補助百萬

澎湖縣長陳光復今天宣布,今年地方型SBIR計畫啟動,將聚焦「觀光旅遊」、「健康長照」、「食品產業」及「數位應用」四大具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