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19596人!兄弟黃潮襲來 創大巨蛋周五最高票房

金門人口首見負成長 民代籲推政策白皮書對症下藥

在少子化的浪潮下,金門人口出現負成長,金門兒童遊樂設施遍布各村里,假日或傍晚都可看到小朋友在玩,但每年的出生率還是持續下降。記者蔡家蓁/攝影
在少子化的浪潮下,金門人口出現負成長,金門兒童遊樂設施遍布各村里,假日或傍晚都可看到小朋友在玩,但每年的出生率還是持續下降。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縣面臨前所未有的人口危機,2023年金門人口成長率為0.472%,2024年驟降至0.017%,今年更首度轉為負成長,為-0.130%。設籍人口維持13.9萬人左右,實際常住僅約6、7萬人,人口外移與新生兒銳減成結構性問題,民代籲縣府應思考金門人口暨人才政策白皮書,提出具吸引力與實用性留才措施。

縣府指出,設籍人口一度因小三通政策快速增長,2023年底達14萬4149人,但「籍在人不在」現象明顯,許多戶籍設於金門,實際住台灣本島,縣府為落實人籍合一,每逢選舉與檢警啟動戶籍清查,對「一址多戶」、「共同事業戶內異常人口」等類型加強管理,確保人口統計與福利資源合理分配。

除戶籍問題外,縣府分析,人口轉為負成長與中央2024年推動房屋稅2.0新制有關,納稅義務人改採全國總戶數計算差別稅率,不少原來為了「家戶配酒」設籍在金門者,為避重稅將戶籍遷出,加上少子化衝擊,人口流失明顯。

內政部資料顯示,金門2022年新生兒856人,2023年減為721人,2024年僅707人,今年到目前只有300多人。

議員王秀玉指出,金門65歲以上人口達17.2%,進入高齡社會,20至39歲育齡人口僅24%,年輕人口大量外流、生育率連年下探,縣府推動的0至6歲縣府養政策成效不彰,呼籲應檢討育兒津貼生育補助金額,進一步提高誘因。

社會處回應,金門生育補助每胎2萬元,育兒津貼每月5千至7千元,另有托育補助與就學補助措施,近期已研議是否調高生育補助,在113學年度增設5班2歲幼幼專班,全縣將設置16班、提供256名幼兒托育空間,力求打造「幼有所養」的友善育兒環境。社會處長黃雅芬強調,育兒政策絕非口號,是金門未來競爭力的關鍵。

議員董森堡呼籲,應統整現有分散在各局處的青年與人口政策,提出一部具前瞻性的「金門人口暨人才政策白皮書」,釐清中長期策略。

金寧李姓民眾表示,許多金門人仍保留戶籍,是對故鄉的認同而非僅為避稅;他認為應正視少子化才是問題根源,地方政府與中央應共同打造「願生、敢養」的社會環境,並思考如何吸引年輕人返鄉、台灣學生定居。

在少子化的浪潮下,金門人口出現負成長,每年出生率遠低於死亡率,形成「生不如死」現象,成為一個警訊。記者蔡家蓁/攝影
在少子化的浪潮下,金門人口出現負成長,每年出生率遠低於死亡率,形成「生不如死」現象,成為一個警訊。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 育兒津貼 生育補助

延伸閱讀

新北人口10年劇變 林口及淡水爆量 雙溪與石門減逾一成

中國海警船連日擾金門水域 海巡:持續高強度監偵

影/陸海警船連2日闖金門水域 還出陰招規避海巡署偵蒐

傳承百年漁法 金門古崗社區辦「擼麥蝦」手工網具研習

相關新聞

超人鄉長! 山區大雨霧台大武社區成孤島 巴正義涉水送藥給族人

屏東縣山區連日豪大雨,霧台鄉大武部落對外交通受阻,鄉長巴正義昨天中午冒險涉溪送藥到部落給30多名村民,讓鄉民直呼「太感謝...

豪雨重創高雄那瑪夏聯外道路中斷 族人LINE求援缺奶粉

連日豪大雨重創高雄山區,那瑪夏區聯外道路嚴重坍塌,包括台20線南橫公路、台29線、台133線全都中斷;有族人憂心物資斷炊...

屏縣山區豪大雨不斷 8原鄉明天連續第5天停班課

屏東縣山區豪雨不斷,屏東縣政府今晚宣布,8個原鄉明天持續停班停課,已是連續第5天停班課,其餘鄉鎮市正常上班上課。

西南氣流持續發威 高雄山區7行政區停班課

西南氣流發威,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高雄市山區雨量已達停班停課標準,包含桃源區、六龜區、那瑪夏區、甲仙區、茂林區、杉林區、...

陳其邁赴山區慰問倖存少年 承諾親友將小朋友照顧好

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再次前往受災的六龜桃源山區,除了將物資送進需要的地區外,他也特別準備慰問金前往探視因南橫公路坍方發生墜...

中秋、雙十連假機票8/4開搶!台金航線釋出近8萬座位

今年中秋及雙十節均為3天連假,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規劃中秋節航空疏運期為10月3日(周五)至7日(周二)、雙十節航空疏運期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