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路口行穿線事故多 議員籲「嵌入LED燈」提升辨識度

全台路口行穿線行人事故不斷,肇事原因之一為行穿線照明不足,釀駕駛不易注意,六都為此陸續設置「嵌入型LED行穿線」,透過照明設備自主在夜晚亮燈、閃爍,提升行人辨識度,近年還進化成路口「投影式紅綠燈」,投射地面的紅綠燈光能大大警示路過車輛,但高雄市目前皆仍未試辦,市議員認為進度緩慢。
高雄市去年行人路口事故達736件,造成20人死亡、713人受傷。鳳山區新富路今年2月發生婦人通過無號誌路口的行穿線時,遭未注意的貨車撞倒輾過死亡:三民區建興路今年3月也發生一輛白色休旅車左轉時,未注意車前狀況,當場撞飛行穿線上的一名女子。
高市議員張博洋表示,巷弄路口若沒有三色號誌但畫設行穿線,行人在晚上或雨天視線不良時穿過,會使駕駛不易辨識,為提升夜間行人辨識度,建議在重要交通路口導入照明地燈技術,在行穿線上設置「嵌入式LED地燈」,夜間自動亮燈,指引行人通行路徑,並提醒駕駛注意行人優先。民眾也表示行穿線增加亮度,走起來更安心。
新北市2018年在新店區、板橋區增設2款「地面型LED行穿線」,行穿線前後端的LED燈條在光源不足時會自動閃爍或感應亮燈,提醒兩側駕駛人減速。
台中市也在同年推出行穿線埋設「紅綠燈崁燈」,行穿線埋設發光崁燈,燈座會和行人號誌燈同步變換紅、綠兩色,提升行人夜間能見度,也提醒車輛減速慢行,且崁燈埋設地面,高度與地面齊平,不影響行人和車輛正常通行,踩上去不打滑,不怕雨水浸泡及烈日曝曬。
台中市更在去年推出「發光嵌燈2.0」投影式紅綠燈,在行穿線前投射和交通號誌同步的紅色、綠色光條,讓公車、汽車駕駛人在夜間行駛時,從地上的紅綠燈光影,注意到有行人穿越人行道。台南市2021年先在行穿線兩端埋設發光嵌燈,去年也跟進採用號誌投影燈。
高市交通局表示,目前各縣市試辦的照明地燈,並非交通部所頒「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法定交通設施,且依據交通工程規範的「行人穿越道照明標準」,行人穿越道照度應符合垂直照度需求,並避免對駕駛人產生眩光,因此經評估,行人穿越道照明仍以路燈為主較適宜。
交通局表示,現行行人穿越道標線已使用含玻璃反光材質之標線塗料,結合路燈照明,可有效提升夜間辨識度,而地面照明燈設施必須考量機車行車安全問題,目前機車輪胎胎紋尚欠缺強制汰換規範,壓過地燈恐有打滑摔車疑慮,高市將持續觀察其他縣市試辦成效,並審慎評估其安全性、實用性及維護成本後,再決定是否推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