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地震周年/少了富爸爸「太魯閣」 恰成花蓮觀光轉骨契機

403地震重擊花蓮觀光,至今都難恢復元氣;觀光業分析,花蓮過去太倚賴太魯閣國家公園這個「富爸爸」,但危機正是轉機,如今正是花蓮觀光轉骨的契機。
中華民國旅遊業品質保障協會主委李奇嶽分析,花蓮產業結構高度倚重觀光業,但觀光並非民生必需的消費,受天災、疫情的衝擊更大。台東縣觀光協會理事長李數奼也以台東為例指出,台東和花蓮觀光體質非常相近,但台東不像花蓮有太魯閣國家公園,因此台東縣府結合中央資源,推出鄉鎮農村再造、經營各鄉鎮的觀光特色,加上縣府積極結合鄉鎮舉辦各類型活動,例如熱氣球、光雕音樂會、星空音樂會等系列活動,都輪流在鄉鎮舉辦,提高觀光產值,這是花蓮所沒有的。
雄獅旅遊台灣旅遊總經理王岳聰剛與台鐵合作打造「山嵐號」觀光列車,4月19日即將啟航,也是首輛行駛花東縱谷的觀光列車。他和花蓮縣府都盼藉由山嵐號遊程,吸引國內外旅客重新體驗花蓮的自然美景。
王岳聰說,太魯閣國家公園是得天獨厚的天然觀光資源,花蓮觀光過去太倚賴這個「富爸爸」,台東因為沒有富爸爸當靠山,在一群有遠見人士的長期耕耘下,創造各鄉鎮的在地特色。換言之,是大環境逼得台東觀光提前轉骨,現在花蓮遭遇震災考驗,正是調整觀光結構的好機會,若轉型成功,必更茁壯。
王岳聰認為,花蓮觀光資源其實相當豐富,只是特色內涵沒被開發和看見,像「山嵐號」列車餐食全來自花蓮食材,由在地私廚端出精緻料理;停靠花東6個站各有主題,像玉里站是歐亞與菲律賓板塊交界處,適合騎單車的地質深度之旅,「只要找出特色主題,好好包裝、規畫、宣傳做出亮點,就能逐漸擴散、串連起來」。
「要吸引旅客重遊,一定要有特色、誘因和聲量」,王岳聰鼓勵花蓮重新盤點觀光資源,經營各鄉鎮更鮮明的觀光特色,搭配相對穩定的鐵路交通及產品,今天的配角就會蛻變成未來的主角。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劉瑩三也說,台灣每天都有地震,大自然會慢慢平衡到穩定的狀態,但以921地震經驗,台中、南投等地要恢復穩定的地質狀態至少要10年,花蓮403地震是921之後規模較大的地震,造成新增崩塌地約1391處,面積約943.76公頃,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新增崩塌地規模約850.8公頃,占九成一,合理推測地質要穩定至少5到10年,花蓮的觀光不能光靠太魯閣。
李奇嶽建議短期目標是重拾大家對於花蓮的消費信心,競賽、演唱會文化展演活動可立即策展執行,中期目標是政府可帶頭發展常態性的大型展演,類似宜蘭童玩節、台東熱氣球嘉年華、澎湖花火節等,旅客會為了這些特色而去,而且要在固定地方「持續做、常態做、每年做」。
好比花蓮的阿美族豐年祭已是常態性舉辦,接下來可以豐年祭為主軸,邀請其他族共襄盛舉,作為台灣原住民族的慶典舞台,甚至可邀他國原住民參與,系列文化薈萃的大型活動一辦可以是2、3個月,遊客來到花蓮,隨時都有不同慶典,搶攻淡季錢潮。
台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主任許立群說,花東具備多元文化與自然景觀,若能利用這段轉型期間,透過產官學合作進行旅遊目的地轉骨與地方設計,結合在地的農村、原民文化深度體驗與療癒養生行程,將能打造花東新興旅遊目的地新亮點。
好比農村深度體驗,台東池上鄉萬安社區的稻米就是體驗式遊程的觀光主題,透過牛與人的敘事,有系統與脈絡的專人導覽解說,發展小而美的慢活觀光型態,也能成功找出社區發展的新路。
原民文化體驗部分,台東延平鄉的卡納歲工作坊就透過原民的山林食育結合餐桌美學,並將油芒入菜,傳承布農族人的古老記憶,讓料理成為「自然的傳遞者」 ,重點不在豪華,而是展現在地食材最真實的味道。
至於療癒養生行程,花蓮及台東擁有許多山巒與自然共生景致,不妨參考日本人岩佐十良邀集一群理念相同的友人所打造的溫泉旅宿「里山十帖」來思考解方,打造有機生活的理想樣貌,帶動療癒與休閒新經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