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花蓮地震周年/直擊巨石、漂流木佔據 太魯閣美景成「原始荒野」

403地震將屆周年,聯合報團隊3月初再度走訪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東西橫貫公路入口處停靠一輛遊覽車,旅客們魚貫下車,開心地在知名地標擺拍,彷彿地震從未在此刻下傷疤。然而,放遠望去,蓊鬱山林突兀一片光禿山面,相較記者去年6月直擊的深灰色裸露岩面,時隔8個月,如今的太魯閣更顯蒼白。
同樣位在太魯閣口的歷史建築太魯閣牌樓,去年11月被清運風災的工程車撞毀,上頭「東西橫貫公路」字樣依然未見。
驅車進入園區,中橫公路上的落石不若震後那些日子的多,但沿途可見大小不一的坍方、從上而下沖刷的土石流痕跡依舊,每過個彎又現,也讓翠綠山頭更顯傷痕累累,下方的立霧溪散落各種稜角的巨石,太魯閣的時間猶如停格在去年4月。
穿越砂卡礑隧道,映入眼簾的砂卡礑橋,路面鋪了一片大鐵板,底下是被石頭砸出的大窟窿,橋的兩旁不少隻大理石獅子也被落石打中不見蹤影。這裡的人氣景點「砂卡礑步道」目前仍是封閉狀態。
「園區大部分受到地震影響的步道和景點,都還是封閉狀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員林茂耀認為,需要較長時間讓它慢慢恢復。他在太管處服務已有30逾年,不禁感嘆退休時,太魯閣還不會恢復到原本模樣,因此只要進來園區,都會影像紀錄,畢竟每次拍攝都會不一樣。
即使砂卡礑步道持續修復,步道狀況卻不甚理想,林茂耀指向遠端顯而易見的轉彎處,已被大量土石掩埋,至於裸露岩石,「顏色很白、很亮、很新鮮的痕跡,就是地震當時崩落的痕跡。」原本翠綠林木與植被,多處硬生生被一分為二,棕色護欄也還卡在土堆裡。
403地震重創中橫公路東段,從蘇花公路的清水斷崖、太魯閣口,一路進到砂卡礑步道、布洛灣、燕子口、九曲洞、天祥等地,受災相當嚴重。
林茂耀不諱言,太魯閣峽谷之所以如此壯觀,事實上與地震有關,因為台灣由板塊擠壓抬升,加上立霧溪水不斷下切,得以形成峽谷地形。板塊運動持續進行,岩石崩落屬於自然現象,颱風、大雨、地震過後更是容易,只是403地震的強度非常強,瞬間量體大且影響深。
他說,去年下半年至今餘震較少,落石也不如403地震的餘震頻繁,但是去年多個颱風帶來豪雨,讓受到地震影響的地區,岩石崩落更為厲害。
「本來想說布洛灣會比較早開放,結果康芮颱風過後,二次災害」,林茂耀話中滿滿無奈。來到「布洛灣遊憩區」入口處,告示提醒「道路毀損、禁止進入」,一旁成堆土石與漂流木已無法量化,順著脈絡往上看,這些全是大雨從山上挾帶而下,地震加上颱風,屋漏偏逢連夜雨,災情再次擴大。
通往布洛灣台地的聯外道路,「二次災害」的蹂躪痕跡隨處可見,不只被土石流沖毀的路徑,甚至整個車道都被超過8公尺高的巨石占據,險象環生,而這僅是冰山一角。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布洛灣管理站主任陳寶匡憶及康芮颱風過後,路上10幾顆大石頭,「心都涼了」,只能趕緊找來大型機具進場爆破、清理。
現在,聯外道路僅供工程車、工程人員進出,相較於地震前每月9萬人次觀光客的盛況,顯得冷清。「太魯閣山月村」旅館在布洛灣台地屹立20年,卻被403強震擊倒,單單一個巨石,就把小木屋、管線設施全打壞,沒有水源的山月村,根本無法營運。
山月村被迫停業,小木屋前方廣場綠草如茵,咸豐草花開得茂盛,還有不少山豬拱痕,林茂耀直言「以前不可能讓這種事情發生」,因為沒有人為干擾,動植物自然就出來了。只要沒下雨,陳寶匡每天還是會上來巡視,曾遇過長鬃山羊、山羌現蹤,就連過去常割草沒注意到的青楓苗也冒出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