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梅大高速坍塌致調查報告發布 問責32名公務人員

2024年5月1日凌晨,廣東梅州市至大埔縣高速公路茶陽路段(梅大高速)發生塌方,導致23輛車掉落,造成52人死亡、30人受傷。(新華社)
2024年5月1日凌晨,廣東梅州市至大埔縣高速公路茶陽路段(梅大高速)發生塌方,導致23輛車掉落,造成52人死亡、30人受傷。(新華社)

2024年5月1日凌晨,廣東梅州市至大埔縣高速公路茶陽路段(梅大高速)發生塌方,導致23輛車掉落,造成52人死亡、30人受傷。事發近九個月後,廣東省應急管理廳日前公布此次塌方災害的調查評估報告,廣東省紀委監委並對災害中存在失職失責問題的4家公家單位及32名公職人員進行問責。

報告首先指出,經調查認定,這是一起長時間持續性降水與多種因素疊加耦合作用。事發當天有零星小雨,行車視線不良,車流量較平常突增,車輛墜落後起火燃燒,進一步加大災害損失。同時,工程方面存在問題,對路堤抗災能力有一定影響。

調查發現,廣東省於災害發生前出現多輪強降水過程,平均雨量破歷史同期紀錄。從2024年4月的兩個觀測站紀錄來看,距災害點約700公尺的梅林站月雨量為740.5毫米,為2021年1月有記錄以來最大值;距災害點約15.9公里的大埔站月雨量為628.2毫米,是歷史同期的3.75倍。

造成塌方災害的主要原因是災害點路段為「倒三角形」溝谷(溝壑)地貌斜坡路堤,受長時間持續性降水影響,地下水持續累積、水位升高,造成暫態性地下水動靜水壓力、浮托力(浮力)和滲透力持續增大,滑動推力不斷積聚,長時間飽水造成路堤底部及基底軟化,抗剪強度(剪切強度)降低,路堤中下部及護腳牆突然滑動變形,引發路堤上部填土塌方,造成高速公路塌方災害。

調查團隊並對事發路段的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驗收、運營、養護等情況進行調查,但報告中僅指出總結的五個教訓,並未具體說明問題的責任歸屬:一是對高填路基的風險重視不夠,對長時間持續性降水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二是公路地下水防範意識淡薄,智能監測預警手段嚴重不足;三是建設管理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抗災能力;四是重建設輕管養,日常隱患排查治理流於形式;五是監管職責交叉重疊,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管壓力。

廣東省紀檢監察機關依規對災害中存在失職失責問題的省交通運輸廳、省公路事務中心、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和梅州市交通運輸局這4個責任單位和32名公職人員進行問責。除省公路事務中心前主任汪曉天因涉嫌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正接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其他相關責任人分別受到黨紀政務處分或誡勉等問責處理。相關企業和個人的違法違規行為已交由行業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處罰。

地下水 廣東 死亡 雨量 高速公路

延伸閱讀

王星案效應 多省通報涉緬打詐戰果

趕在春節前…珠海隨機撞人、無錫技校砍人 2無差別攻擊加害人執行死刑

江蘇2024年GDP增5.8% 拚贏過廣東、當「經濟第一大省」

不甩制止 廣東執法人員「白拿」店家商品2年

相關新聞

領大陸身分證開鍘!跆拳道選手李東憲等3人註銷台灣身分 不得享健保

先前網紅影片稱台灣可能有10萬人領有大陸身分證,引發關注。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23日宣布,陸委會目前接到10幾件具體檢舉案...

上海官員賞台北燈節有變數? 陸委會不滿台辦「1行為」

大陸文旅部17日宣布近日將恢復福建、上海團客赴台旅遊後,北市觀傳局長王秋冬表示,已邀請上海市官員2月來台參加2025台北...

日本母子蘇州遇襲受傷、1女阻砍殺喪命 陸法院判中國男子死刑

據日本共同社,有關去年6月在中國江蘇省蘇州市發生的日本母子遇襲受傷案,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今23日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被告的中...

陸官方頭痛人物 中國異議人士近期「被精神病」案例大增

中國青年張俊傑因抗議政府防疫措施被送進精神病院,另一名2度「被精神病」的部落客李宜雪,近來也成為關注焦點。英國廣播公司(...

退將高安國淪共諜 陸委會憂心:85%國安案件是退役軍警

陸軍退役中將高安國被控收受中共資助,遭高檢署依違反國安法起訴,求處10年以上重刑。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23日表示,目前85...

陸核潛艇產能飆升「暴兵之勢」震撼美智庫:戰略平衡或全面逆轉

近期,美國智庫對中國核潛艇建造能力的最新評估引發廣泛關注,指出中國軍工廠正以每年3至4艘攻擊型核潛艇及1.5至2艘彈道導彈核潛艇的速度進行生產。該報告稱,中國核潛艇的批量建造釋放「暴兵之勢」重要的戰略信號。 《騰訊網》22日報導,該智庫報告顯示,中國在新一代核潛艇的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包括泵推技術、減震浮閥技術和陣列聲納技術。中國核潛艇的靜音性能預計將追平美軍現役潛艇水準,甚至在態勢感知能力上實現超越。這些技術進步為高性能核潛艇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了堅實基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