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緬甸強震波及「KK園區」?他揭當地災況 受困豬仔絕望訊息曝光

翁曉玲索資遭疑涉國家機密 卓榮泰:以後她索資我同意才能給

大陸打造登陸船和深海電纜切割裝置 專家憂心未來犯台行動

圖為芬蘭赫爾辛基海岸的Ile de Brehat電纜船,將C-Lion1海底電信電纜鋪設到波羅的海海底。路透社資料照
圖為芬蘭赫爾辛基海岸的Ile de Brehat電纜船,將C-Lion1海底電信電纜鋪設到波羅的海海底。路透社資料照

從海灘延伸至海上的大型駁船鏈,以及可在深海切斷海底電纜的強大新型切割裝置,中國海事技術創新已引起國防專家的關注,助長外界對其可能在未來犯台行動中扮演角色的擔憂。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儘管這些新裝置表面上可能具備民間用途,但專家指出,這些技術凸顯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技術實力。

本月一段關於登陸駁船的影片首次在中國社群媒體上流出,但隨後被迅速刪除。影片顯示,3艘巨型船隻停靠在布滿海藻、漁船與零星遊客的沙灘附近。

這3艘駁船藉由橋樑連接形成一條長800多公尺的巨型堤道,從沙灘一直延伸至海中。

CNN針對影片進行地理位置定位,確定拍攝地點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附近一處公共海灘。湛江是中國海軍南海艦隊總部所在。衛星圖像進一步證實這些駁船的位置。

密契爾航太研究所(Mitchell Institute)航空航太與中國研究資深常駐研究員達姆(J. Michael Dahm)和前美國海軍官員、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American Security)兼任資深研究員舒加特(Thomas Shugart)指出,這些駁船標誌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兩棲攻擊能力的重大升級。

達姆指出:「真正創新處在於它們能快速將大量裝備運送到偏遠的海灘、受損港口或地形嚴峻的登陸區,每小時可能可以運送超過數百輛車輛。」

除了打造登陸駁船,中國官方機構研究人員宣稱開發強大的深海電纜切割裝置,能於水深4000公尺切斷世界上最堅固的深海通訊電纜,是目前世上最深海底電纜深度的2倍。

這項新設計裝置上月發表在中國「機械工程」期刊,由南華早報率先披露。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S.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RSIS)研究員許瑞麟(Collin Koh)說,電纜切割技術通常用於維護用途,技術本身並不值得擔憂。

「令人擔憂的是我們所處的政治環境。」他指出,近來台灣周邊與波羅的海(Baltic Sea)地區的海底電纜遭破壞事件,均涉及中國船隻。

一旦犯台,中國可能會切斷台海周邊的海底電纜,企圖造成民眾恐慌,並可能影響台灣軍方與美國及其他盟友的通訊。

不過,許瑞麟也提到,這項新型電纜切割設計目前可能僅處於試驗階段,「是否已轉化為可投入實際操作的工具,仍是一大問號」。

台海 國安 影片 海纜 海軍 美國 解放軍

延伸閱讀

CNN:刺青、挺哈瑪斯傳單、手機已刪照片都成驅逐理由

【免費講座】3月30日專家領路 帶您用生活型態再造原則建立防失智生活

中自揭開發出新型電纜強力切割機 可望顛覆海權格局

吉里巴斯擬與中國合作 聯手進行深海採礦

相關新聞

吸引外資 習近平會見逾40外企代表

為吸引外投,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在北京會見四十多位「國際工商界代表」,包括美國聯邦快遞、德國賓士、法國賽諾菲、英國匯豐、...

央視:習近平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 先前傳包括雙B、高通高層

大陸央視新聞稍早報導,28日上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先前路透引述2位消息人士指,此次...

陸智庫:美艦穿台海頻率 逐年下降

北京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昨發布報告指出,去年共五艘美國軍艦穿越台灣海峽,頻率有所減少,且近五年呈下降態勢。同時,美國...

王毅下周赴俄 為習近平出訪鋪路

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五月訪問俄羅斯前,中共政治局委員兼外長王毅,將於卅一日訪問俄羅斯,與俄國外長拉夫羅夫舉行會談,雙方將...

消失的八旗文化總編富察:證實「煽動分裂國家罪」判刑3年

長年在台灣出版界活躍的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延賀(本名李延賀),於2023年3月遭到上海國安單位拘捕後,中國國台辦在3月26日的記者會上證實:富察被以煽動分裂國家罪的罪名,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沈有忠曝台商父子被捕 陸國台辦稱「不了解具體情況」

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日前在一場活動上透露,收到台商家屬的求助,指「茂德科技」一對父子在武漢被拘捕,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2...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