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寶可夢中心開賣皮卡丘、伊布T恤!太可愛引網哀號:21歲小孩可穿嗎

6度提領存款給車手!詐防中心警被爆遭騙千萬 刑事局撇清

輝達台灣總部設北士科?蔣萬安:希望黃仁勳感受到台北市非常可靠

美後院失火?哥倫比亞加入一帶一路 習再喊「全球南方」

習近平(右)1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出席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的哥倫比亞總統裴卓。(新華社)
習近平(右)1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出席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的哥倫比亞總統裴卓。(新華社)

美中貿易戰打個不停,中國強化拉攏中南美洲國家。繼巴西總統魯拉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分別會見哥倫比亞總統裴卓、智利總統博里奇,喊話捍衛「全球南方」共同利益。當日,哥倫比亞簽署合作規畫 ,正式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拉美國家被視為「美國後花園」,哥倫比亞此舉顯示與美關係生變,「美國後院失火了」。

中國13日在北京舉辦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強化與拉美和加勒比海國家的合作,巴西、哥倫比亞、智利三國元首同時訪問中國。此前,習近平已在13日下午與魯拉舉行會談,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分別會見裴卓和博里奇。

習近平對裴卓說,要以哥倫比亞正式加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大家庭為契機,推動兩國合作提質升級。會見博里奇時,習近平也說,雙方要落實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畫。針對關稅戰,習近平還特別提到,作為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堅定維護者,中國與智利要加強多邊協作,捍衛全球南方共同利益。

在會見後,習近平與裴卓共同見證簽署兩國關於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規畫,哥倫比亞正式加入該倡議;博里奇訪中期間,雙方也簽署了經濟、出版、檢驗檢疫、媒體智庫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

拉美和加勒比海國家對美國有高度戰略意義,而在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這一國際經濟合作倡議後,目前已有150餘國參與,加勒比海與拉丁美洲地區已有20餘國加入。

另就台灣邦交國海地外交部長蔣伯狄及聖露西亞負責拉共體事務的官員蘭西柯出席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14日回應稱,「我們一貫歡迎並支持拉共體成員國參加論壇框架內的活動」,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希望有關國家順應時代潮流,做出正確的選擇」。

另據大公報報導,今年是中哥建交45周年,習近平表示中方願進口更多哥倫比亞優質產品,支持中國企業赴哥投資興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雙方可進一步拓展風能、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合作,共同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裴卓稱,哥倫比亞與中國的友好關係源遠流長,哥方期待深入發展對華關係,雙方要深化政治互信,加強相互支持。

一帶一路 哥倫比亞 智利 美國 習近平

延伸閱讀

習近平回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 稱盼「為增進中丹友好作出新貢獻」

巴西重押北京 魯拉訪中簽署逾30協定 「不怕川普報復」

不怕川普報復?巴西出手重押北京 訪陸簽逾30項協定

會見智利總統 習近平:打造中拉共同發展樣板 南南合作典範

相關新聞

美國新任駐陸大使裴度抵達北京履新 稱「讓美國更強大」

美國新任駐北京大使裴度(David Perdue,陸稱龐德偉),已經於15日抵達北京履新,他表示已經準備好開始工作,讓美...

教長昨說禁止學生赴陸交流 陸委會:兩邊互惠就沒問題

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表態「禁止與反對」學生前往大陸交流,就此陸委會15日回應引用鄭英耀15日改口的說法「沒有要禁止兩岸學校...

迎戰大陸餐飲內捲 特色台灣味更接地氣在北京飄香

近年中國大陸餐飲市場「內捲」(內部過度競爭)加劇,多家台灣餐飲品牌斷尾求生,尤以鼎泰豐撤出華北為重要風向球,讓北京台商苦嘆「台灣味難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起,陸續有水里肉圓、原住民熱炒等特色台味插旗三里屯、朝外等黃金商圈,更有台商近月以私房菜模式推廣台菜,兼顧與大陸餐飲業合作食品開發,他們盼用更在地化的方式,讓更多台灣菜在北京飄香。 其中,在台灣遠近馳名的南投水里肉圓插旗北京三里屯商圈,來自一名「資深車友」王加助的斜槓嘗試。

陸委會喊話對岸 不要軍演

賴總統即將就任滿一周年,這一年來兩岸紛擾多,陸委會昨(15)日坦言「兩邊的關係確實是緊繃的」,但也喊話陸方,希望今年52...

倡議聯合國維和改革 陸防長:加大對維和行動投入力度

大陸國防部長董軍14日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六屆聯合國維和部長級會議上作大會發言,官方指出,他宣告將加大對聯合國行動投入力度...

大陸371人來參加世壯運 陸委會「體諒」:觀光走走看看不會違規

由新北與台北舉辦的世壯運即將在17日於台北大巨蛋舉行開幕典禮,關於大陸地區選手參賽情況,陸委會透露,已同意371人入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