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項國安附例突生效 「愛國者崛起」呼應氛圍

2025年5月,港府突然刊憲實施兩項國安附例,並即時生效。港府聲稱這次閃電立法行動顯示出其在國家安全法落實方面的高度效率與決心,必須「早一日、得一日」完善維護國家安全機制。另一方面,有支持港府監控市民且身體力行舉報違反國安行為的人士接受傳媒訪問,一股「愛國者崛起」的風氣已在香港蔚然成風。
央廣報導,閃電立法的法例其中之一進一步細化駐港國安公署的法律權限,明確指出任何人或機構都必須配合其執法工作。若有人拒絕送達法律文書、提供虛假或誤導性資料、偽造公署文件,或對外披露調查內容,最高可被判監7年及罰款50萬港元(約6.3萬美元)。蓄意妨礙執法者則可面對3年有期徒刑。
這些規定不僅針對香港本地居民,更具備域外效力,意即即使身在海外,也可能因發表某些言論或行為而遭受檢控。
與此同時,另一條附例將包括金鐘、灣仔等6個地點畫為國安公署專用的「禁地」,禁止任何未經許可的人士進入,標誌著國安機構實體空間上的進一步封閉與特權化。這些措更是香港政治與社會空間劇烈收縮,及國安特權凌駕香港市民的具體展現。
香港此番國安法附例的推行,恰與BBC於同期播出的一部紀錄片《愛國者的崛起》形成強烈的互相呼應。該片聚焦於香港在國安法實施以後愈發盛行的「舉報文化」。
影片中受訪的「香港政研會」主席鄧德成表示,他與義工團隊已就過百宗個案舉報,包括商場中揮舞舊殖民地旗幟、售賣印有「光復香港」標語的蛋糕、甚至僅僅是在社交平台上轉發反對派歌曲或表情符號的行為。他們認為這種行動是一種「為下一代鋪路」的愛國責任,但可能令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分崩離析。
分析觀察指出,這些轉變使得「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正在快速變形為一個政治與法律都由「安全邏輯」主導的城市。當國安機關的行動不再受制於司法機關的平衡,當市民被鼓勵彼此舉報,當言論與行動皆受到懲罰性法律的籠罩,所謂的「愛國者治港」逐步演化為「沉默者生存」的政治現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