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研製新海綿 可吸微塑料
對生命健康造成損害的水中微型塑料物淨化有解,武漢大學科研團隊聲稱,研製出一種可重複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全生物質纖維海綿,其首次使用時可吸附水中99.8%的微塑料,為清除水中微塑料提供了新策略。相關研究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科學進展》上。
新華社報導,該研究由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鄧紅兵教授團隊和華中科技大學周雪教授團隊所研發。
鄧紅兵指出,該團隊研製的新型全生物質纖維海綿,由廢棄烏賊骨提取的甲殼素和棉花製成,具有多孔結構和豐富的表面官能團,可以吸附來自食品包裝、紡織品和其他工業產品中的多種常見微塑料。
該研究團隊利用灌溉水、湖水、海水和池塘水四種實際水源的樣本對材料性能進行評估,發現這種材料的吸附能力基本上不受水中無機顆粒、重金屬、有機汙染物和微生物的影響,確定了其在實際水域中的穩定性。
研究顯示,這種新型全生物質纖維海綿在第一次吸附循環中可以去除水中99.8%的微塑料,在經過五個循環後,仍保持了超過95%的去除率,表明它具有良好的可重複使用性。
鄧紅兵稱,生物質材料是解決水中微塑料汙染這一複雜問題有效、經濟的方案,這種全生物質纖維海綿制備方式簡單,具有大規模生產的潛力,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的大規模水處理或家用淨水器內。
據世衛組織的資料,聚苯乙烯、聚乙烯等微塑膠常見於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主要來自廢水和降雨後的地表逕流。今年2月,廣州醫科大學和暨南大學研究發現,把硬水燒開再簡單過濾,能除去水中80%以上的微塑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