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白沙屯媽祖起駕合照盧秀燕生風波 張麗善向「被趕走」爐主道歉

博班招生/高階教育新趨勢浮現 台大報考人數創4年新高

全程沒露臉!家寧新片拍「糖葫蘆DIY」 網狂酸:帳本掉糖漿裡了?

關稅戰陰霾不影響?陸才喊減少美國電影進口 「雷霆特攻隊」大陸票房亮眼

漫威英雄電影「雷霆特攻隊」4月30日在中國上映,原本市場憂票房受到影響,但據統計,截至今天中午票房已突破人民幣2800萬元(約新台幣1.24億元),暫居五一檔期電影票房第二。電影院示意圖/ingimage
漫威英雄電影「雷霆特攻隊」4月30日在中國上映,原本市場憂票房受到影響,但據統計,截至今天中午票房已突破人民幣2800萬元(約新台幣1.24億元),暫居五一檔期電影票房第二。電影院示意圖/ingimage

美中關稅戰加劇,中國日前宣布將減少美國電影進口數量。漫威英雄電影「雷霆特攻隊」4月30日在中國上映,原本市場憂票房受到影響,但據統計,截至今天中午票房已突破人民幣2800萬元(約新台幣1.24億元),暫居五一檔期電影票房第二。

中國國家電影局於4月10日宣布,美國政府對中國「濫施關稅的錯誤行徑」,勢必會令中國國內觀眾「對美國影片好感度進一步降低」,因此「將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觀眾選擇,適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數量」。

根據公開資訊顯示,「雷霆特攻隊」是本次美中貿易戰於4月爆發後,首部進入中國市場的好萊塢大片。原本市場擔憂在國際局勢的影響之下會影響票房,但「雷霆特攻隊」在中國上映後,銷售成績出乎預期。

據第一財經、21世紀經濟報導,今年中國五一檔期的電影票房大戰在4月中下旬便打響,中國國產大片紛紛開始販售預售票,然而「雷霆特攻隊」卻遲至4月25日才開始販賣預售票。原本市場不看好,但後發先至,預售首日的票房即突破145萬元,超越了多部中國國產電影。

報導指出,「雷霆特攻隊」於4月30日在中國正式上映,根據中國即時票房統計平台「貓眼專業版」的資料顯示,首日票房達1790萬元,並於今天上午突破2000萬元,截至中午,票房來到2800萬元,暫居五一檔期電影票房第二,僅次於中國電影「水餃皇后」。

路透社報導提到,「雷霆特攻隊」是在4月的限制公告發布前就已經通過審核並獲准上映。但事實上,中國長期以來一直限制好萊塢電影在中國上映,在新的規範發布前,中國市場與美國電影疏離,已是一個「進行式」。

報導指出,過去10年來,隨著中國本土電影產業快速發展,以中國故事為主題並由中國明星主演的電影,逐漸取代了好萊塢電影。中國電影連續多年蟬聯中國的電影票房冠軍,而外國電影登上票房榜首的現象越來越少。

分析人士指出,即便沒有新一輪的關稅戰,以及美中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好萊塢電影是否能夠重新奪回在中國市場曾經的主導地位,也要打上個問號,「中國從好萊塢學到了很多東西,現在根本不需要好萊塢大片了」。

好萊塢 美國 電影

延伸閱讀

曾敬驊飆戲惹哭觀眾 電影「我家的事」闖義大利影展

關稅戰將滿月 陸媒:有文具出口商部分訂單恢復對美出口

川普關稅戰掀黃金投資潮 退休女師險遭詐團騙走330萬

雲品:關稅戰…另一場疫情

相關新聞

長三角鐵路 「五一」首日420萬人次創新高

大陸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首日,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3億4千095萬人次,環比增長59.9%,同比(...

陸五一連假首日 鐵路客流創高

大陸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首日,預計跨區域人員流動量3億4,09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8.0%。

金門「五一」陸客單日入境逾2千人次 自由行居多

大陸五一黃金周假期今天登場,與大陸僅一水之隔的金門再度成為陸客出境旅遊熱點。根據統計,今天單日小三通出入境人數達5215...

大陸「五一」長假第一天…上海現人潮 預估出入境客流增3成

今天是中國「五一」長假第一天,上海市區出現人潮,預估5天假期中,上海口岸出入境客流量較去年成長3成。各區也透過購物節活動...

公共圖書館借書逾期未還…12年後補交罰款金額曝光 港媽:贏99%香港人

借書記得要準時還書!有港媽跟上「打敗99%人」潮語的潮流,在網上發文分享12年前將1本逾期未還的公共圖書館圖書放進還書箱,但未有交逾期罰款…

陸今啟動三個半月「伏季休漁」 福建稱嚴打三無船舶

去年7月,澎湖漁船「大進滿88號」因違反大陸「伏季休漁」規定,遭陸海警查扣,如今,大陸將對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等四大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