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捲罷免傅崐萁查水表案遭起訴 花蓮民政處長請辭獲准

俄烏談判落幕!雙方將展開「千人大規模換俘」俄方對結果滿意

港新冠入春後突增 4周81重症含30死 已變周期性風土病

香港新冠疫過去4周共錄81宗新冠重症,包括30宗死亡案例,衛生防護中心呼籲高風險族群施打疫苗。(中通社)
香港新冠疫過去4周共錄81宗新冠重症,包括30宗死亡案例,衛生防護中心呼籲高風險族群施打疫苗。(中通社)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15日公布新一期新冠流感疫疫情,過去一周(5月4至10日)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為13.66%,對比前一周的11.42%為高,並屬最近一年新高;過去4周共錄81宗新冠嚴重個案,包括30宗死亡。

明報報導,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表示,雖然新冠病毒活躍,但嚴重個案較少;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則表示,預料新冠活躍程度至少在未來數周維持於較高水平。

據報導,污水監測方面,過去一周人均新冠病毒含量為每公升71萬拷貝,較前一周約每公升69萬拷貝為高,更較四周前每公升約39萬拷貝顯著上升。急症室、普通科門診及定點私家診所的新冠求診比率亦錄得明顯升幅。

報導指出,過去一周共錄18宗新冠嚴重及死亡個案,按周減少13宗。不過衛生防護中心稱,過去4周共錄81宗涉及成人的嚴重個案,包括30宗死亡,流行病學調查顯示83%屬65歲以上,當中九成均有長期病患,只有一宗於過去6個月曾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兒童方面,中心今年暫錄5宗嚴重個案,未有死亡個案。

徐樂堅表示,監測數據顯示新冠病毒於2023年4至7月、去年2至3月較活躍,參考以往數據,他預料新冠活躍程度至少會在未來數周維持於較高水平。

徐樂堅指,疫情復常後,香港每隔半年至九個月經歷一次新冠活躍周期,認為「新冠已演變成為一種有周期性的風土病。」

報導稱,衛生防護中心12日公布兩宗兒童新冠嚴重個案,其中一名17個月大女童危殆。劉宇隆表示,現時新冠病毒在社區的活躍程度比去年高峰期高,但出現重症的嚴重個案較少,他認為病毒對社會影響愈來愈輕,高風險市民可考慮接種疫苗,但接種與否屬個人決定。

另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徐樂堅呼籲社會各界提高警覺,加強個人衛生和保護措施,盡快接種初始劑次新冠疫苗。他表示,香港主流變異病毒株今年3月下旬開始轉為XDV,現時未有證據顯示XDV會引致更嚴重疾病。

徐樂堅說,中心會按世衛組織的建議,繼續密切監察變異病毒株的情況,慎防日後可能出現毒性較強或與疫苗不匹配的變異病毒株。

據香港政府最新公布數據,香港從3月進入春季後,新冠病毒疫情突然急據增加,死亡個案從2月的3宗,暴增至3月的26宗,到過去4周再增至30宗。但中國公布的數據,就遠低於香港。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個月全國共錄得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12宗,官方強調疫情整體處於低位流行狀態。

具體而言,1月通報死亡4例,2月1例,3月則回升至7例,與此同時,3月新增確診病例超過5.6萬例,重症個案131宗,死亡2例,官方數據顯示病毒活動有輕微上升趨勢,而且遠低於香港。

新冠疫苗 香港

相關新聞

性侵未成年人還拍攝!陸今一口氣處決三人:堅決嚴懲

昨天為國際家庭日,下月1日也將是國際兒童節之際,大陸最高人民法院今天(16日)公告,「三名強姦未成年人的罪犯被依法執行死...

姚謙收藏「張愛玲」拍出1.7億元 中國畫家劉野作品

中國當代藝術家劉野的畫作「張愛玲」,近日在中國嘉德拍賣以超過新台幣1.7億元的高價成交。這幅作品先前由台灣作詞人姚謙收藏

中國COVID-19疫情再現高峰 南方比北方嚴重

相隔一年,中國COVID-19疫情再現高峰,躍為急診就診量首位病原體,迄今未見趨緩。其中,南方省分感染率普遍高於北方,港...

大陸、港澳近期新冠疫情又升溫 專家估「不會持續太久」

大陸、港澳地區近1個月來新冠疫情上升,中國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4月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陽性率呈上升趨勢,南方省份檢...

全中國1隻?「斑鱉」蘇蘇好孤獨 有組織懸賞10萬幫找伴

還記得世界上「最孤獨的動物」斑鱉嗎?日前全中國僅存1隻的斑鱉「蘇蘇」在蘇州一處動物園罕見現身,引發討論。有非營利組織發出...

「小趙麗穎」戴230萬耳環 網炸鍋…父被曝是退休公務員

連日來,17歲女演員黃楊鈿甜佩戴價值23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31.9萬美元)耳環的消息在網路上傳播,引發關注。消息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