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726罷免開票結果/0人通過!大罷免國民黨24立委、高虹安皆安全過關

直播/726大罷免即時開票!藍綠白「關鍵6席攻守」 最新戰況報你知

親上火線力挺罷免傅崐萁 「不同意票數」領先…童子賢第一時間回應曝光

李小龍死後52年 香港TVB節目專家追真相 癲癇致死機率大

武打巨星李小龍過世原因,一直都是外界好奇話題。(取材自imdb)
武打巨星李小龍過世原因,一直都是外界好奇話題。(取材自imdb)

已故的國際武打巨星李小龍,當年死因結論是死於不幸,懷疑因藥物過敏引致腦水腫。52年後,香港權威醫學專家們,根據當年的證供、化驗報告,並結合現代醫學,推斷李小龍恐死於腦癇症(癲癇)的機率較大。

李小龍於1973年7月20日因服用止痛藥,最後昏迷不醒搶救無效離世。香港TVB節目「真相猜.情.尋」近期針對李小龍之死,訪問了香港多位醫學權威專家,香港藥物敏感醫生李曦表示,根據李小龍的驗屍報告和醫療紀錄,如果是藥物敏感,應該很快就有症狀,也不會那麼快致命。

此外,李小龍過去沒有類似藥物病歷,而他服用的頭痛藥,雖然不排除有藥物過敏的可能性,但服用就致命的機會極少。再者,根據解剖報告,若李小龍真的因藥物過敏而死,氣管收窄的機會極高,但相關報告顯示,他的氣管完全正常。因此,李曦從臨床、病歷加上其他人的描述,推斷李小龍不像是因急性藥物過敏而過世。

香港資深法醫潘偉明表示,根據李小龍去世前兩個月的病歷,他曾發燒及嘔吐、沒有呼吸,經急救後甦醒,甦醒後說話像中風,測試顯示有腦部腫脹,「唯一能同時解釋李小龍兩次出事就是癲癇症」,癲癇症能解釋一切,而這種情況多數在睡眠中發生,也能夠解釋為何當時沒人發現他病發。

潘偉明說,根據資料,李小龍生前曾接受美國醫生處方止抽筋藥服用,但外界沒法知道他有否按時服用,也就無法得知其真正死因。

潘偉明並說,李小龍死前被送院急救時,鄒文懷曾向救護員提及,李小龍曾患「腦癇症」,也說過「李小龍似乎是(是)發羊吊(抽筋)」。

盡管有以上情況,但當年各方都指向他是藥物敏感致死。

節目引述不願意透露身分的醫學人士說,外界不願提李小龍的腦癇症,有可能是70年代的醫療水平仍未發達,也有可能是當時有人想保護李小龍的英雄形象,避免與腦癇症扯上關係。

當年李小龍是從台灣藝人丁珮家中被送到醫院的,丁珮馬上成為眾矢之的,外界有許多不利她的傳言,而她也被指是「最接近真相的人」。

根據她的回憶,當天下午5時,李小龍和鄒文懷先到其家討論劇本;晚上7時,李小龍表示頭痛並服用了她給的止痛藥阿斯匹靈,然後到房間休息;8時,鄒文懷先離開;8時半至8點40分,丁珮兩次致電鄒文懷,指李小龍仍熟睡;晚上9時半,鄒文懷致電丁珮,得悉李小龍未醒,鄒文懷趕到丁佩家;晚上9時45分,鄒文懷無法叫醒李小龍,又聯絡不上李小龍生前的專用醫生;晚上10時,丁珮找醫生朱博懷上門。

鄒文懷抵達後發現李小龍已昏迷,隨後把他送醫。

醫生 癲癇 李小龍

延伸閱讀

香港國安處通緝海外19名港人 組織及參選香港議會

三颱鼎立!「路徑天女散花」避開台灣 專家提醒:天氣仍不穩

世大運/黃愉偼拍退香港好手 史上第二位挺進桌球女單金牌戰

屈公病已在廣東現身!香港專家示警:須高度警惕

相關新聞

成都世運會首辦火炬傳遞 陸找台胞當火炬手

2025成都世界運動會將於8月7日至17日舉行,大陸今在成都、德陽、眉山三個城市進行世運會的首次火炬傳遞,首站在三星堆博...

港產大熊貓周歲 LABUBU抱加加、得得 32條街換主題路牌

港產大熊貓龍鳳胎「加加」、「得得」8月15日迎接一歲生日,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聯同香港旅發局本月起展開一連串的慶祝及宣傳...

香港動漫電玩節 瘋搶長腿Hello Kitty 有粉絲排3小時

第26屆香港動漫電玩節25日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開揭幕,展期至7月29日。其中Sanrio攤位以「Flufty & Lov...

稱「Labubu很醜」俄聯邦委員會主席呼籲俄羅斯積極開發原創商品

泡泡瑪特旗下IP產品「Labubu」受到全球消費者追捧與喜愛,商品常常供不應求,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馬特維延科25日對此...

陸「西史辨偽」爭論噴發 關乎史觀與國際現實已超越學術

最近中國大陸掀起「西史辨偽」大爭論,史學界、考古學界、文物藝術學界、民間網友對此都激烈的討論乃至於齟齬,有認為西方歷史都是捏造,有認為不盡然如此,這波浪潮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學術圈內討論,而早已「出圈」到社會許多階層跟領域,而這些支持與反對者的觀點各自為何?對於既有史觀與社會又有什麼影響?

網嘲「腦子進水」…河南考生674分選了這所首度招生的大學

河南考生小喬今年高考總分674分,以他的成績足可進入985、211高校,不過小喬選擇由「玻璃大王」曹德旺創建、今年首度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