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龍年封關!外資抱股過年這檔買超最高 聯電被大賣8.8萬張

中職/悍將挖李珠珢像簽自由球員 韓網友:台灣是啦啦隊MLB?

方向已定!大陸地方「兩會」熱議新能源車、低空經濟

2025年大陸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相繼出爐,新能源汽車產業及與密切相關的低空經濟成為地方「兩會」熱詞。圖為2024年10月24日,在比利時澤布魯日港的大批陸製電動車。(路透)
2025年大陸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相繼出爐,新能源汽車產業及與密切相關的低空經濟成為地方「兩會」熱詞。圖為2024年10月24日,在比利時澤布魯日港的大批陸製電動車。(路透)

2025年大陸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相繼出爐,新能源汽車產業及與密切相關的「低空經濟」成為地方「兩會」熱詞。根據統計,在大陸31個省份的2025政府工作報告中,過半省份明確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近10個省份提及低空經濟。其中有7個省份制定新能源汽車產量、產值及充電樁建設目標。

財聯社報導,從產業端看,大陸多個省圍繞自家省份的重點車企開展工作,在進一步夯實產業優勢的同時,擴大產業鏈集群效應。

在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廣東省提出要大力發展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培育具身智慧、6G等未來產業,打造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區,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同時,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肇慶寧德時代二階段工程等產業專案的建設,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

與廣東省類似,河南省在工作報告中,重點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行業龍頭,比亞迪於2021年入駐鄭州航空港區,迅速開展新能源乘用車和核心零部件產業、新材料產業等多個專案。不僅是比亞迪,河南還有17家整車生產企業、600多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產業集群效應日益顯現。

河南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要支持比亞迪、上汽、奇瑞、宇通等企業「擴量提質」,力爭整車產量200萬輛、新能源汽車140萬輛。

重慶市則圍繞長安、賽力斯等集群生態,提出健全零部件供應鏈體系,推動「重慶造」整車上量換新、揚帆出海,加快打造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力爭汽車產量達到26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在2024年95.3萬輛的基礎上提升至130萬輛。

作為汽車產業重鎮的天津市,則提出要服務一汽豐田、一汽大眾、長城汽車加快適合市場需求的新車型供給,重點推動汽車配套產業轉型升級,積極融入新能源和「智慧網聯車」的頭部企業、「新勢力」企業的配套供應鏈。

北京、河北和吉林省同樣強調了汽車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重要性。北京市提出,在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等領域推進一批重大工程,聚焦綠色能源等重點產業,謀劃打造一批新的萬億級(兆元)產業集群。

河北省強調,要聯合京津推進「六鏈五群」建設,優化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產業布局,做大、做強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吉林省則提出,要促進新材料、新能源、新裝備集群化融合發展。

上述的「六鏈五群」,「六鏈」是指氫能、生物醫藥、網路安全和工業互聯網、高端工業母機、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等產業鏈;「五廊」是指京津新一代信息技術、京保石新能源裝備、京唐秦機器人、京張承綠色算力和綠色能源、京雄空天信息等產業廊道。

延伸閱讀

新加坡電動車市場快速成長!比亞迪2024躍居乘用車銷量冠軍

Atto 3開價比Kona Electric、EV3都還要便宜!比亞迪正式進軍韓國乘用車市場

川普上台後移往東南亞和印度?大陸傳正阻撓蘋果比亞迪等外移

比亞迪遭控 引進數百名非法大陸工人到巴西建廠

相關新聞

救A股再出招!大陸6部委聯合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 明確五大類資金

救A股大陸再出招! 中共中央金融辦、證監會、財政部、人社部、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22日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

中國大陸央行大手筆「補水」!專家指春節前不太可能降準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22日宣布,為對沖公開市場逆回購到期、現金投放等因素影響,維護春節前流動性充裕,以固定利率、數量...

劍指陸企?日本擬審查「特定外國投資者」對日投資

日本將對特定外國投資者對日投資進行審查,並強制要求在投資前提出申報,相關措施被認為是針對大陸企業。

補貼政策奏效 小米總裁:近期手機日銷量增至4倍

大陸20日起實施數位產品購新補貼政策,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22日在微博透露,小米手機這幾天的日銷量,已達到國家補貼前的4倍...

訪陸行最後一站!黃仁勳現身上海 穿皮衣與團隊聚餐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21日現身上海陸家嘴的中餐廳,安排午宴與輝達團隊聚餐,這是黃仁勳此次訪陸行程最後一站,他在上海還到了輝達...

中國大陸下指導棋?傳字節跳動砸1800億買「這2家」晶片

TikTok的大陸母公司字節跳動,計畫2025年在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上投資逾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931億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