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陷兩難 4公司市值蒸發逾100億美元

「香港首富李嘉誠出售巴拿馬港口」話題持續發酵,如今距離4月2日最終簽署協議剩下不到一周時間,若堅持交易,可能面臨更嚴厲的監管審查與輿論指責;若終止協議,則需支付美商貝萊德巨額違約金。受此影響,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長江基建集團、電能實業、長實集團四家公司市值蒸發超過781億元(港幣,下同,約100.3億美元)。財新網報導,李嘉誠次子李澤楷的公司盈科拓展表示,李澤楷旗下所有業務獨立於長和。
明報報導,接近長和高層消息人士28日表示,原訂4月2日簽約的出售巴拿馬港口交易,本周將不會簽約。港澳辦網站29日再次轉載大公文匯網批評長和出售港口交易的文章,標題為「大公文匯網:港商須有底氣,不應向霸權主義低頭」。文章表示香港社會各界人士支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審查長和交易。並指消息稱,長和本周不會簽訂任何協議,香港政商界都希望消息屬實,盼望長和及時回頭是岸。
據報導,港澳辦網站轉載該文章稱大公報再次發表社評指出,國家有關部門首次對長和出售港口一事直接表明態度,寥寥數語,蘊含豐富信息,希望有關企業能掂量出這一信息的分量,盡快停止交易,否則後果嚴重。
港澳辦轉載的文章又稱,大公報連日一再發表文章,質疑長和的港口交易並非正常商業行為,希望從維護香港和國家發展高度審慎處理,可謂苦口婆心;但有關企業非但聽而不聞,反而搞「公關」伎倆,散布所謂「在商言商」、港府方面「一早知情並不反對」、交易將在4月2日如期簽約等煙幕,甚至將各方好意規勸視為「文革式批鬥」,企圖誤導視聽;可見這不是對交易存在錯誤認知的問題,而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企圖蒙混過關,令人失望。
另據中央社引述南華早報報導,劉兆佳表示,香港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表示,對保留這2個港口並不樂觀,因為巴拿馬政府在美國的壓力下,可能會取消給予長和旗下公司的港口經營權。該特許經營權本來直至2047年,但目前受到美國政府和巴拿馬當局的審查,訴訟和審計懸而未決。劉兆佳認為,目前還有空間研究長和是否真的必須出售其他未面臨政治壓力的港口。
專門研究國際經濟法和雙邊貿易協定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Bryan Mercurio表示,中國當局要證明此項交易對競爭有影響是有難度,因為這種影響並不是立即顯現。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