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職/隊友失誤+捕逸…古林睿煬首局掉3分 中職經驗未必吞敗

駕駛移送未道歉、不發一語!鬼切逆撞康橋7生傷 鄰居:是社區頭痛人物

獨/京城銀工會通過員工安置方案 與永豐金合併只差最後一步

上海車展掀戰火!陸企「特斯拉殺手」電動車 圍剿全球龍頭

上海國際車展23日登場,路透指,包括比亞迪、小米、極氪與小鵬汽車等大陸車企,約有12款新車型,在價格、技術與配備上與特斯拉Model Y直接競爭,可能會加劇特斯拉在大陸乃至全球面臨的挑戰。圖為比亞迪在上海車展展位。(路透)
上海國際車展23日登場,路透指,包括比亞迪、小米、極氪與小鵬汽車等大陸車企,約有12款新車型,在價格、技術與配備上與特斯拉Model Y直接競爭,可能會加劇特斯拉在大陸乃至全球面臨的挑戰。圖為比亞迪在上海車展展位。(路透)

2025年上海國際車展23日登場,包括比亞迪、小米、極氪與小鵬汽車等大陸車企,其中約12款電動跨界車,在價格、技術與配備上將與特斯拉Model Y直接競爭,這可能會加劇這家美國電動車製造商在大陸乃至全球面臨的挑戰。

路透報導,特斯拉自2021年以來就沒有參加上海車展,這家美國電動車先驅發布新車型,或重新設計的車型的速度比大陸競爭對手慢得多。特斯拉在大陸市占持續下降,從2020年大陸電動車市場的15%的峰值,跌至第1季的9%,去年全球年銷量出現下滑。

據大陸乘聯會數據,特斯拉中國今年第1季批發銷量年減21%,增長勢頭遠遜於在大陸的最大競爭對手比亞迪,比亞迪增長率達到18%。

特斯拉23日發布第1季財報,淨利潤4億美元,年減71%;營收只有193億美元,年減9%。

在上海車展上首次亮相的許多Model Y競爭對手,都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先進的電池充電、輔助駕駛和車載娛樂功能,例如小鵬汽車的G6和極氪的E6。

一些分析師原本預計,小米將發布備受期待的YU7跨界車,該車被視為對 Model Y 的最大潛在威脅,但小米在本次車展上只會展示SU7和SU7 Ultra車型。

獨立汽車分析師邢磊20年來一直關注大陸汽車工業的崛起,他將這些車型以及其它強大的大陸新型電動跨界車稱為「Model Y殺手」。他認為,對於特斯拉最暢銷的車型來說,這就像一場巨大的壓力,「不會只有一輛車能打敗 Model Y,而是會有12至13款。」

隨著大陸持續多年的消費價格戰,下一代自動駕駛功能已成為汽車銷售和利潤爭奪戰的下一個前線。然而,在3月小米SU7發生車禍後,大陸政府嚴厲打擊使用「智慧」或「自動」等術語描述技術的營銷宣傳,打亂了汽車製造商在上海推廣下一代駕駛輔助系統的計畫。

上月,一台小米SU7在駕駛試圖接管汽車輔助駕駛系統後,沒多久撞上一根水泥桿並起火,造成3人身亡。大陸政府審查嚴格,使得比亞迪和極氪等大陸汽車製造商修改行銷重點,不再凸出自駕功能,而是強調對駕駛的警示。

特斯拉 車展 電動

延伸閱讀

特斯拉Q1利潤大減70%、汽車營收降20% 馬斯克說5月起會投入更多時間

繼特斯拉後⋯豐田與上海簽約獨資蓋Lexus電動車廠

比亞迪加速佈局日本市場 2025年門市將擴增至百家

全球只有四個電動車品牌獲利!除了特斯拉還有誰?

相關新聞

惠譽警告:大陸地方政府專項債償付壓力加劇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23日表示,大陸地方政府的專項債償付壓力加劇。繼專項債利息支出占全大陸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總額的比率,自2...

外媒指首款電動SUV將推遲上市 小米回應發布時間不變

大陸電動車製造商小米,旗下一款電動車SU7近期發生車禍後,外媒指出,小米已推遲首款運動型多用途車(SUV)的上市計畫。不...

反低價內卷 拼多多、淘寶、抖音等將全面取消「僅退款」

中國企業全面推動「反內卷式競爭」,拼多多、淘寶、抖音、快手、京東等多個電商平台將全面取消「僅退款」,消費者收到貨後,若申...

中股掀愛國潮 散戶「為國抄底」 4月來淨流入逾450億元

美中貿易戰火升溫,也點燃了中國人的愛國情緒,而這股熱情更湧入中國股市,從普通散戶到專業投資人,愈來愈多人選擇「為國抄底」...

美提高關稅能迫製造業回流? 陸官媒稱「這美企」大裁員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稱實施高關稅是為了「讓製造業回流」。然而大陸央視23日在報導中稱,多家美企開始裁員,另外是美國民眾為降低...

重慶經貿推介會 推動汽車、電子合作 20多國參與

重慶21日舉行一場經貿推介會,吸引柬埔寨、新加坡、津巴布韋、義大利、西班牙、巴西等20多個國家的200多名政黨負責人、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