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先開始談?陸表態評估中 陸學者:陸外長財長赴美「被避而不見」

美國與大陸關稅戰持續僵持,大陸商務部2日上午首度清楚表態立場,表示美方近期透過相關方面多次主動向陸方傳遞訊息,希望談起來,對此大陸正在進行評估。而稍早大陸學者吳心伯則強調,大陸外長財長近期接連赴美,美方卻是避而不見,他感覺川普刻意阻止手下與大陸方面溝通。
據第一財經4月28日報導,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近日在「上海論壇2025」上與前任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華自強(Rick Waters)展開對話,就中美貿易戰戰術博弈展開討論。雙方均認為,經濟代價累積將迫使美國重回談判桌,而路徑仍存不確定性。
吳心伯表示,中美之間的許多問題屬於結構性矛盾,短期內不可能徹底化解。但只要雙方展現出足夠的靈活性和創造力,這些問題是能夠有效管控的。
至於誰先行動?吳心伯強調大陸早已提議開啟戰略溝通管道,大陸外長王毅2月份就已在紐約,但川普政府無人前來會晤。這次大陸財長正在華盛頓(此指藍佛安4月下旬赴華盛頓出席G20財長會與央行行長會等會議),「我猜同樣無人接洽」。
他強調,「我們的人已經到了美國,對方卻避而不見」。此外,他認為,若川普想與大陸領導人通話,按常規應先有工作層接觸,商談通話議題、討論問題解決方案。「但給我的感覺是,川普刻意阻止下屬與中方接觸,他就想大權獨攬,表現得像個獨斷專行的老闆,仿佛在說『一切由我做主』」,這是個挑戰。
另外,吳心伯還提出,川普政府的邏輯是,為了美國強大必須「打敗」中國大陸;華自強認為,美國並不一定尋求「脫鉤」,而是需要更具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對於台灣議題,吳心伯指出,川普希望通過台灣牌持續向大陸施壓,且有些言論「似乎有突破台灣問題底線的可能,這是非常危險的」;華自強認為歷屆美國總統在台灣議題上更看重「風險」,即其並非將台灣當作一張「牌」,而是確保大陸不會動用武力,進而中美雙方才可能找到解決台灣問題的共同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