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籲政院對新增5天假提覆議?柯建銘稱不急 原因全說了

患帕金森氏症風險增126%!美研究示警住「1處」附近要小心 恐是殺蟲劑惹禍

五一假期 核心城市新建案熱銷

大陸五一假期期間,各地看房人潮與買房網簽踴躍。圖為山西太原一房地產項目前往看房的市民。(中新社)
大陸五一假期期間,各地看房人潮與買房網簽踴躍。圖為山西太原一房地產項目前往看房的市民。(中新社)

在剛剛過去的大陸五一假期,多地樓市交易升溫,熱銷樓盤頻出,打破過去一段時間大陸節假日樓市不旺的局面。分析指出,房企加大高品質住宅供給正在成為大陸核心城市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新動力。   

中新社報導,在上海徐匯區、閔行區、浦東新區的多個新盤項目都出現認購率高於100%的旺銷場景,其中不乏熱門項目觸發限售及積分制。杭州市有數個新盤需搖號,另有項目由於訪客數量較多,看房需購房者提供15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驗資證明。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五一假期,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累計網簽302套、3.42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114%和107%。武漢市新建住宅網簽面積為5.53萬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長284%。廣州新房成交套數明顯高於去年同期。深圳全市新建商品住房認購826套,其中已網簽認購書317套,較去年同期增長23.89%;主要中介機構促成二手房交易367套,較去年同期增長36.96%。  

五一假期,包括深圳、蘇州、成都、武漢、長沙等城市先後推出「好房節」、「購房季」等一系列購房促銷活動,並推出優惠折扣、特價房、消費券補貼等優惠促銷舉措,促進購房需求釋放。其中,廣東省中山市出台樓市新政,2025年5月1日至6月30日,在中山購買新建商品住宅,在繳納契稅後給予購房款千分之五的電子消費券補貼,消費券可在其他領域使用。   

報導稱,多地五一假期新房交易活躍,很大程度上歸因於高品質住宅加速入市。今年五一多個核心城市新房成交量明顯好於去年。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隨著鼓勵「好房子」供應的政策導向明確,居民對於品質高、戶型好、配套完善、性價比高的項目歡迎度高,開發商也在供給端迎合市場需求,更多高品質住宅入市,從供給側帶動和牽引改善性購房需求。   

業內預期,後續高品質項目供應有望加快放量。據中指研究院監測,5月以來,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等重點城市有多個以中高端改善產品為主的優質項目入市。

李宇嘉表示,品質高、戶型好、定價合理的改善性樓盤受歡迎,有助於穩定市場需求。不過,目前高品質項目的體量和規模仍然不足,持續提振市場仍需進一步疏通循環堵點,補足老舊二手房配套短板,加快二手房以舊換新等,進一步激活購房需求,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

二手房 北京 消費券

延伸閱讀

「跟著團長打縣城」請來鬼子專業戶客串 遊客忍不住了

電影業寒冬? 五一票房7.44億 較去年腰斬 僅2片破億

中國拚觀光 10天免簽過境政策首遇五一長假 入境遊倍增

陸金管總局推8項增量政策 涉房地產金融、險資入市等

相關新聞

中俄就美關稅交流 王文濤:與美會談中維護自身利益決心不會改變

據大陸商務部網站,5月8日,大陸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莫斯科會見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列舍特尼科夫,圍繞落實中俄升級版投保協定...

中美談判前 陸央行「降準又降息」 助企業對抗美關稅

在美中同意進行經貿會談之際,因應關稅戰衝擊,大陸人行(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昨天宣布「一攬子金融政策」,同時「降準...

陸CPI連三負 通縮壓力加劇 PPI跌幅2.7%近六月最大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0)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1%,連續三個月呈現負值;生產者物價指數...

小米SU7風波不斷 雷軍打破沉默:走過最艱難時間

小米近來風波不斷,自小米SU7在3月底發生重大人身事故後,近日又傳出SU7 Ultra涉虛假宣傳爭議。小米創辦人雷軍自3...

月賺不到1.7萬元!陸多地再示警網約車市場已趨飽和

經濟不景氣、工作難找,如今連網約車市場都趨於飽和。大陸包括河南鄭州、四川西昌等多地近期再次發出網約車市場經營風險提示,提...

陸機器人產業走創新路 多元競爭格局 與美分庭抗禮

儘管面對美國圍堵,大陸機器人產業伴隨當局政策支持疊加核心技術突破,成為最熱關鍵詞。專家分析,過去外界認為大陸在機器人領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