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衝擊 前4個月大陸與美國貿易額同比「由增轉降」

由於關稅戰,促使美中經濟加速脫鉤。圖為上海港的貨櫃碼頭。(路透)
由於關稅戰,促使美中經濟加速脫鉤。圖為上海港的貨櫃碼頭。(路透)

美國4月發動新一輪關稅戰後,大陸的進出口數據出爐,大陸海關總署9 日發布,4月當月,大陸進出口同比增長5.6%,其中與上月相比,出口同比增速回落至9.3%,進口由降轉為增長0.8%,官方強調「外貿依舊展現出較強韌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關稅戰後,大陸與美國貿易額由前3個月的增長4%,跌為前4個月的下降2.1%。

根據大陸海關總署網站,今年前4個月,大陸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14兆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其中出口8.39兆元,增長7.5%;進口5.75兆元,下降4.2%。

而針對美國發動關稅戰的4月份,數據顯示當月大陸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84兆元,增長5.6%。其中,出口2.27兆元,增長9.3%;進口1.57兆元,增長0.8%。

整個前4個月進出口情況,官方指出,一般貿易、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長;對東協歐盟進出口增長;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提升;機電產品占出口比重超過6成,其中自動資料處理設備及其零組件、積體電路和汽車出口增長。此外,鐵礦砂、原油、煤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下跌,機電產品進口值增長。

在結構上,前4個月東協仍為大陸第一大貿易夥伴,貿易總值為2.38兆元,增長9.2%,占大陸外貿總值的16.8%。其中對東協出口1.48兆元,增長12.6%;自東協進口8,951.7億元,增長4%。歐盟為大陸第二大貿易夥伴,大陸與歐盟貿易總值為1.78兆元,增長1.1%,占12.6%。其中對歐盟出口1.21兆元,增長6.1%;自歐盟進口5,635.9億元,下降8.1%。

美國為大陸第三大交易夥伴,大陸與美國貿易總值為1.44兆元,下降2.1%,占10.2%。其中,對美國出口1.07兆元,下降1.5%;自美國進口3,699.5億元,下降3.7%。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數據反映了關稅戰後大陸與美國貿易量的增長變化。

今年4月14日,大陸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第一季,在美國政府濫施關稅的干擾和衝擊下,「中美雙邊貿易仍保持增長,進出口規模1.11兆元,增長4%」。而累計前4個月的數據則顯示,雙邊貿易額已從增長4%,變成下降2.1%。

歐盟的部分增長也有見緩,從第一季的1.4%變成前4個月的1.1%;東協增長則更快,從第一季的7.1%變成前4個月的9.2%。

大陸與前幾大貿易夥伴的占比也有變化,根據去年前4個月的數據,當時大陸與東協貿易占大陸外貿總值的15.8%、與歐盟貿易占12.7%、與美國貿易占10.6%,與南韓貿易則占5.3%。去年前4月大陸與美國貿易額1.47兆元,增長1.1%,占10.6%。其中對美國出口1.08兆元,增長2.4%;自美國進口3,870.6億元,下降2.5%;對美貿易順差6,924.1億元,擴大5.4%。

東協 歐盟 美國 關稅

延伸閱讀

共軍赴白俄羅斯參加閱兵 中共大使:捍衛正確二戰史觀

美國這次真不管!范斯明言不插手印巴衝突:與我們無關

若美中會談進展順利 川普:不排除調降145%對中關稅

耶誕用品旺季提前 義烏訂單爆滿

相關新聞

應對外部衝擊 陸央行:要平衡好穩增長與防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9日發布《2025年第1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當前外部衝擊影響加大,大陸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

陸央行貨幣政策報告 強調「適度寬鬆」

在日前宣布「降準又降息」後,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9日發布2025年第一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示人行實施「適度寬鬆...

《香港01》企業人工智能升級轉型交流日圓滿結束 前瞻人工智能未來發展及應用

《香港01》星期三(5月7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首屆「企業人工智能升級轉型交流日」,舉辦超過20場講座及研討會,逾30間公司及機構參展,錄得8,000人次入場。全日場內所有講座及研討會均全場滿座,同時有眾多人士在外輪侯入場,展覽區人流亦絡繹不絕,反應熱烈,盛況空前。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37萬名軍公教2人持大陸身分證、75人持居住證

政府先前對軍公教人員清查持有大陸各類證件情況,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在媒體訪問中表示,截至4月底,已有37萬1203人完成「具...

小米又上熱搜…強鎖汽車馬力被轟 深夜緊急道歉喊卡

小米汽車近來風波不斷,多名博主反映,小米SU7 Ultra汽車更新了1.7.0車機版本,新版本對車輛的動力輸出進行了限制...

鬧股權糾紛?娃哈哈無預警停工又無妥善安置 官方要查

娃哈哈集團旗下陝西公司乳品車間疑因股權爭議,今年2月16日無預警停產,車間50餘名一線員工被迫停工,收入大幅縮減,事發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