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豪雨狂大蘇花鐵公路雙斷 交通部啟動陸海空聯防疏運

「台灣第一美腿」消失半年原因曝…罹癌化療6次 體重爆增近20公斤

台南玉井汽車暴衝奪命 夫妻遭撞「天人永隔」…駕駛稱當下癲癇發作

雷軍:小米3奈米旗艦晶片玄戒O1已大規模量產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20日在微博發文稱,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3奈米旗艦晶片「小米玄戒01」,已開始大規模量產。(圖/取自雷軍微博)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20日在微博發文稱,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3奈米旗艦晶片「小米玄戒01」,已開始大規模量產。(圖/取自雷軍微博)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20日在微博發文稱,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3奈米旗艦晶片「小米玄戒01」,已開始大規模量產。搭載小米玄戒O1兩款旗艦將同時發布,包括高階旗艦手機小米15spro,和超高階OLED平板小米平板7ultra。

受利多消息影響,小米集團股價20日上午拉升。截至午間收盤,小米集團股價來到54.4港元,漲幅為3.92%,最新市值為1.41兆港元。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雷軍19日指出,小米戰略新品發布會定在5月22日晚間7時,將發布手機SoC晶片小米玄戒O1、小米15SPro、小米平板7Ultra,小米首款SUV小米YU7等。

另外,雷軍回顧小米「造芯」之旅時同時發布,小米玄戒O1採用第二代3奈米製程,比先前業界猜測的7奈米、4奈米先進了一大截。

晶片產業綜合服務平台振芯薈聯合創始人張彬磊表示,晶片製程技術對於手機晶片性能至關重要,從28奈米的智慧手機晶片到5G手機的7奈米及以下製程晶片,每一代技術的進步都帶來了顯著的性能提升。

從成功流片的企業名錄來看,小米是繼蘋果、高通、聯發科之後,全球第四家發布自主研發設計3奈米製程手機處理器晶片的企業。

從投入成本上看,設計28奈米晶片的平均成本為4,000萬美元;7奈米晶片的成本約為2.17億美元;5奈米為4.16億美元;3奈米晶片整體設計和開發費用則接近10億美元。

為了這顆晶片,截至今年4月底,小米已經在研發上砸人民幣135億元。雷軍還稱,目前相關研發團隊規模已經超過了2,500人,今年預計研發投入將超過60億元。

張彬磊提出,小米造芯還只是開始。不過,小米一口氣把製程拉到3奈米,業內都很驚訝,畢竟3奈米技術出來的時間並不長。小米能在今年量產這個晶片,說明公司其實三年前就拿到了3奈米技術的開發工具,團隊才能夠去設計這個產品,並在今年推出晶片產品。

至於為何做此選擇,在張彬磊看來,隨著5G手機的普及和未來6G通信技術的反覆運算,先進的製程技術成為手機晶片的關鍵。目前來看,大陸的7奈米技術雖然相對成本較高,但商業邏輯成立,仍能生存。

但若要提升競爭力和性價比,必須接受並支持境內供應鏈的發展,即使這代表支援成本更高、性能有待觀望的產品。如果僅停留在7奈米,可能會在技術反覆運算後被淘汰。小米選擇3奈米技術,給後續優化留出了空間,也避免了重複勞動。

奈米 團隊

延伸閱讀

小米自研3奈米晶片 傳台積代工

繼電動車後 雷軍:小米10年內將投資2100億研發晶片

打擊好大…小米SU7事故掀暴風質疑 雷軍:我和同事一樣懵了

小米SU7風波不斷 雷軍打破沉默:走過最艱難時間

相關新聞

大陸國台辦喊話賴政府「三件事」 陸委會回應

賴總統就職周年談話沒有觸及兩岸議題,僅在問答時有所回應,大陸國台辦也在回應中提出三件事喊話賴政府,就此陸委會也表示,呼籲...

大陸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 4月降至15.8%創4個月新低

大陸國家統計局20日公布,4月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16到24歲勞動力失業率為15.8%。該數據比3月回落0.7個百分點...

香港2至4月失業率3.4% 較1至3月微升0.2個百分點

香港政府今天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至4月失業率上升至3.4%,微升0.2個百分點;失業率上升較多的行業有建造、住宿服務、...

陸央行: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潘功勝19日主持召開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座談會,此次會議強調,要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維持市...

中國大陸4月黃金進口猛增73% 創11個月新高

中國大陸海關資料顯示,中國4月黃金進口總量達到127.5公噸,創下11個月來的新高,月增幅高達73%。與此同時,鉑金進口...

陸618大促預售何種最熱?統計:演唱會等興趣消費最夯

大陸科技消費網站「什麼值得買」發布電商618年中大促預售期消費趨勢。數據顯示,自13日20點至5月18日23點59分,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