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放話加稅!美股電子盤、台指期夜盤同步跳水

反擊了!哈佛大學遭禁收國際生 校長公開信曝光「提告川普政府」

北市7旬董座無照撞人車釀8傷 董娘稱尪有美駕照:台灣很難考

小米自研3奈米晶片「玄戒O1」亮相 坦承離蘋果仍有差距

雷軍指小米過去5年研發投入超1000億元,未來5年研發投入預計2000億元。(視頻截圖)
雷軍指小米過去5年研發投入超1000億元,未來5年研發投入預計2000億元。(視頻截圖)

小米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22日晚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小米發布自主研發設計的3奈米玄戒O1旗艦芯片(晶片),小米YU7汽車、小米15S Pro與小米Pad 7 Ultra也同場發布,董事長雷軍透露未來5年將再投入2000億人民幣(約277億美元)研發費。此次發布會安檢空前嚴格,連白紙都要寄存,需要通過背包安檢、刷身分證等多個環節,部分參會者入場時長接近半小時。

來源:CN發布會

華爾街見聞報導,在小米自研晶片方面,玄戒O1旗艦處理器首次亮相,這是小米自主研發設計,首發搭載第二代3奈米先進工藝製程,190億電晶體,晶片面積僅109mm²,採用16核GPU,搭載最新Immortalis-G925。小米15S Pro手機、平板7 Ultra、小米手表S4全部搭載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玄戒晶片。

雷軍在發表會中表示,小米的晶片要對標蘋果,不過雷軍坦承離蘋果的晶片有差距,「實話實說,我們離蘋果確實有差距,大家不要指望上來我們就能吊打、碾壓蘋果,蘋果是全球的頂尖水平」。

雷軍稱,小米未來五年還預計再投入人民幣2000億元研發費用,較過去五年(2021-2025年)的1020億元研發投入實現翻倍。

雷軍說,大晶片(SoC)業務的生命周期很短,一年一反覆運算,到了第二年就過時、貶值了,所以如果沒有足夠的裝機量,再好的晶片也是賠錢的買賣。這就要求大晶片必須在一兩年時間裡賣到上千萬台,只有到這個規模,才能生存下去。

雷軍表示,過去十幾年裡,在大晶片領域可能死掉了上百家公司,今天能做先進製程SoC的,全球只有三家,對小米這樣的後來者來說,這件事難於登天。像玄戒O1採用的3奈米製程工藝的晶片,每一代大約投資10億美金左右,如果只賣100萬台的話,僅研發成本就超過了1000美金。

除了高昂的研發成本外,雷軍說,小米作為(造芯者)後來者,一剛開始肯定不完美,總會被嘲笑,被懷疑,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他相信,這個世界終究不會是強者恒強,後來者總有機會的。玄戒O1只是一個開始,小米做好了準備,無論前方有多少困難,都絕不放棄。

小米表示,要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繞不開晶片業務。並透露研發玄戒O1晶片的過程「還是非常艱難」。四年多時間,截至今年4月底,玄戒累計研發投入已超過人民幣135億元。目前,研發團隊已超過2500人,今年預計研發投入將超過人民幣60億元。

小米並發表最新手機小米15SPro,定價人民幣5499元起,強調夜景視頻效果全面進階,主流遊戲重載運行,溫度顯著降低。搭載「翼型環形冷泵Pro」散熱系統,同時支援4K全焦段夜景視頻。支援UWB超寬頻互聯技術,空間感知能力大幅提升,精準測量設備間的距離。

發表會的重頭戲是小米玄戒晶片正式發布。(取材自證券時報e公司)
發表會的重頭戲是小米玄戒晶片正式發布。(取材自證券時報e公司)
發表會現場安檢空前嚴格。(取材自證券時報e公司)
發表會現場安檢空前嚴格。(取材自證券時報e公司)

小米

相關新聞

野村陸挺:不擔心中國第2季經濟 挑戰在下半年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近日分析,中國經濟真正的挑戰在下半年,因為出口壓力在關稅談判緩衝期已經釋放,兩波「以舊換新」...

大陸要求荷蘭放寬半導體管制? 毛寧:雙方保持密切溝通

荷蘭外相費爾德坎普日前到訪北京,並與中共政治局常委兼副總理盯薛祥、中共政治局委員兼外長王毅分別會面,費爾德坎普向媒體說大...

鼓勵陸企赴境外上市 陸官方推新措施加強管理跨境資金

為鼓勵大陸企業赴境外上市,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國家外匯局近日共同起草並發布《關於境內企業境外上市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公...

惠譽維持香港AA-信用評級 港府:金融穩健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今天發表報告,維持香港「AA-」的信用評級,以及「穩定」的評級展望;香港政府對此表示,香港信貸基本面強勁...

大陸賣不動了? 蘋果宣布調高以舊換新抵扣金額最高抵2.4萬

為了在618大促銷期間刺激銷售,蘋果23日宣布即日起至 6 月 18 日,使用 iPhone 12 或後續機型換購新 i...

暌違五年 中越國際旅客列車周日起恢復

經大陸北京、南寧至越南河內(嘉林)站間國際旅客列車,將於25日起恢復開行,這是該列車暌違五年後重啟。據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