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抬頭 蔡崇信:美國之外的亞、歐市場潛力大

在中美緊張局勢中,阿里巴巴的主要業務也受到波及,應對全球挑戰,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24日表示,企業國際化進程應注重「本地化」,創新不應只停留在技術上創新。未來亞洲、歐洲市場潛力大,為企業提供機遇。
澳門日報報導,蔡崇信24日出席第五屆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閉幕式,並分享對領導力、創新及應對當今全球挑戰的見解。
蔡崇信表示,關稅戰背景似乎有一些不理性行為,但有一件事總是正確,那就是無論是股東、投資者還是政策制定者和監管機構,都厭惡「意外」。管理層在預判到潛在政策風險時,可主動與多方建立對話通道,清晰傳達業務邏輯與社會價值,把被動應對轉化為主動溝通。
在企業出海部分,蔡崇信認為「走出去」往往涉跨國合作。跨國合作關鍵在於信任,信任需要時間積累,其中,本地化尤為重要。建議創業者在海外拓展業務時,應花時間融入當地文化,贏得尊重基礎,「了解當地的人、了解當地的文化」。他說阿里巴巴積累豐富經驗,如在土耳其收購電商平台時,保留本地管理團隊,只注入技術支持,這種「中國技術+本地團隊」的模式,發揮技術優勢,又適應當地市場。
蔡崇信表示,在逆全球化主義抬頭下,蔡崇信認為未來亞洲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中國與東南亞的貿易規模不小,加上印度、巴基斯坦南亞的人口紅利尚未完全釋放,亞洲內部的商業互動潛力巨大。此外,歐洲市場也值得關注。歐洲人對文化的理解並非「非黑即白」,歐洲文化和亞洲文化之間有一些相似之處,這為亞洲企業提供機會。
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近年來受到中美緊張局勢的影響,一方面川普政府對阿里巴巴可能成為iPhone中國版人工智能(AI)供應商表示擔憂,使得這項對阿里巴巴來說極具重要的潛在合作變得不確定;另一方面,川普政府關閉了針對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小額包裹的關稅豁免渠道,也對阿里的電商業務造成影響。
阿里巴巴近期公布2025財年第四季(自然年2025年第一季)財報,營收人民幣2,364億元,年增7%,經調整淨利潤人民幣298億元(約合新台幣1,260億元),年增22%,低於市場預期,導致阿里美股隔日早盤一度大跌7%。投資者對其能否擺脫中國經濟疲軟局面,並在AI浪潮中繼續保持領先充滿疑慮。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