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陸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 到2030年僅15個品牌仍保持財務活力

全球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近日發布報告指出,大陸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之一,讓許多企業難以實現可持續盈利,預估到2030年將只有15個品牌仍保持財務活力,並佔據新能源汽車總市占率的3/4。
艾睿鉑3日發布年度行業深度分析報告《2025全球汽車展望》指出,大陸市場的價格戰仍在持續,但2025年開始轉向了更多非價格激勵措施,驅使實力較強的大陸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加快國際擴張步伐。
針對對歐美車企的影響,報告預估大陸汽車製造商在2030年在歐洲市場的市占率將翻倍達到10%,在歐洲的年產量將增加80萬輛,而歐洲本土車企則可能會關閉相當於1.5家工廠的產能(約40萬輛),這將推動投資組合的調整,歐洲供應商已計劃處置超過180億美元的資產。
而新一輪美國關稅帶來的成本預計在2026年達到約300億美元,這些關稅正在促使許多美國企業考慮將其供應鏈遷出大陸,以減輕關稅帶來的影響。
艾睿鉑亞太區汽車及工業品諮詢業務負責人戴加輝博士(Dr. Stephen Dyer)表示,大陸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之一,這種環境推動技術和成本效率的突破,但也讓許多企業難以實現可持續盈利。大陸電動車企必須專注於打造強勢品牌,投資先進技術,並在關鍵國際市場實現本地化運營,只有能夠快速適應、高效擴張,並同時應對國內外挑戰的企業,才能持續在全球舞台上取得成功。
艾睿鉑預計,在2024年銷售新能源汽車的129個品牌中,有15個品牌到2030年仍將保持財務活力,並佔據新能源汽車總市占率的3/4。
對於海外市場發展,艾睿鉑大中華區汽車及工業品諮詢業務合夥人章一超表示,受關稅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影響,大陸整車企業的出口有所放緩,但由合作夥伴和合資企業驅動的中國「新運營模式」的出口正在獲得關注。這種模式使汽車製造商推出汽車的速度提升一倍,減少投資40%-50%,並降低30%成本。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