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天然鈾基地 產出「第1桶鈾」 成本低還環保

國企中核集團宣布,中國規模最大的天然鈾生產項目「國鈾一號」示範工程,已成功生產「第一桶鈾」,這標誌著在天然鈾生產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將有效強化能源資源的自主供應能力。
央視新聞報導,「國鈾一號」示範工程是中國產能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建設速度最快的天然鈾生產基地,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具有綠色、經濟、智能、高效的特點。「第一桶鈾」的成功生產下線,進一步提升了中國在鈾資源開發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中核集團董事長袁旭表示,成功產出第一桶鈾,意味著「國鈾一號」示範工程已經從全面建設階段邁入試生產階段。該項目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天然鈾保障能力,盤活了北方盆地數十萬噸複雜砂岩型鈾資源,把「呆礦」變成「寶藏」,能夠生產出更多天然鈾。
報導稱,和傳統的開採方式不同,「國鈾一號」的地浸採鈾技術顛覆了傳統礦山井下開採模式,無需將礦石提升到地表處理,而是將二氧化碳和氧氣溶於水,注入含礦層,與礦層中的鈾發生反應,再將含鈾溶液抽取到地表,輸送至水冶廠進行鈾金屬的提取與回收。
此技術使用採用二氧化碳和氧氣作為原料,不僅成本低,還環保,一個中等規模鈾礦山,每年可利用消耗3萬噸二氧化碳。
中核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國鈾業總工程師蘇學斌說,結合中國北方砂岩型鈾礦的特點,採用二氧化碳和氧氣作為浸出劑,浸出效果理想,實現了天然鈾產業的「五大革新」,一是資源利用的突破,二是安全水平的提高,三是產能規模的擴大,四是生產功效的提升,五是更加綠色智能。
袁旭還表示,未來,該技術將在中國北方盆地多個產能項目中應用落地,加快北方千噸級鈾礦大基地建設,滿足國內核電發展的需求。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