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關稅陰影!英國鋼鐵城鎮的生存轉型之戰

台灣也受影響!俄羅斯規模8.7強震引發海嘯 氣象署曝抵台時間

獨/沈玉琳住院最新狀況曝 持續發燒但意識清醒:並未腦水腫

小米AI眼鏡傳由雷軍拍板 目標三年內出貨量超500萬副

小米AI眼鏡亮相,售價人民幣1,999元起。(取自新浪科技)
小米AI眼鏡亮相,售價人民幣1,999元起。(取自新浪科技)

小米AI眼鏡項目負責人李創奇29日對外披露,AI眼鏡項目由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親自拍板同意立項,並設定三年內年出貨量突破500萬副的目標。他也指出,首款AI眼鏡上市後迅速售罄,實際銷量數倍於內部預期。

小米AI眼鏡在6月正式發布,雷軍此前介紹,小米AI眼鏡擁有隨身AI入口,搭載1,200萬像素高清鏡頭,可沈浸式拍照、錄製視頻,支持第三方APP視頻通話、直播,實時分享,定價人民幣1,999元起。且上線後根據多家陸媒包括澎湃新聞、科創板日報等實地採訪,基本處於售罄狀態。

綜合搜狐科技、快科技報導,李創奇近日回顧該項目創立過程指出,2023年10月首次提交立項文檔未成功,2024年清明節前後再次推進,獲雷軍支持後加速推進,僅一年後便在人車家全生態發布會上亮相。他稱,產品發布後,雖備貨量已超過行業一半創業公司一年的量,仍迅速缺貨。

李創奇希望,三年內,能有機會借助小米平台推動智能眼鏡產業鏈向前多走一步,屆時小米AI眼鏡的年出貨量可能超過五百萬,中國已經有7億多的近視人群,智能眼鏡的出貨量可能會超五千萬。現階段,小米將產品重心放在打磨最核心的語音交互與AI能力上,致力於讓用戶能以最自然、高效的方式獲取信息、完成指令。

外界對於AI眼鏡定義仍存在許多疑問,中青報報導,Rokid相關負責人表示,市面上AI眼鏡可分成幾種類型:一是僅有音頻聽歌、打電話功能的眼鏡;二是在一的基礎上加上了攝像頭的眼鏡,可以用來拍攝,也可以借助AI分析眼前場景;三是在二的基礎上,鏡片具備顯示的功能,叫作AI+AR眼鏡;四是分體式AR眼鏡,需要有線連接主機;五是VR眼鏡,因為體積和眩暈的問題,已經連年走下坡路。目前有99%產品屬於第二類型,且小米AI眼鏡是典型代表。

近期阿里巴巴正式發布首款自研AI眼鏡「夸克AI眼鏡」技術研發進展。該款產品將深度融合阿里及支付寶生態:具備通義千問大模型和誇克最新AI能力,還支持高德導航、支付寶看一下支付、淘寶拍立淘、飛豬旅行的行程提醒等,等於深度整合阿里生態。將百鏡大戰帶向下一個階段。

2025年被視為「智能眼鏡元年」。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預計達到1451.8萬副,中國大陸預計達到290.7萬副,分別年增42.5%和121.1%。

雷軍 語音 眼鏡 小米 AI

延伸閱讀

知道雷軍「一定會成功」 黃仁勳直呼:想買一輛小米汽車

赴陸首次換上「唐裝」Look!黃仁勳的帥氣黑皮衣去哪兒了?

黃仁勳今年第3次訪中 抵北京先與雷軍在小米車旁合影

黃仁勳、雷軍合體現身北京…老謝預言又被打臉?酸民:輝達AI盛世還沒到轉折點

相關新聞

周杰倫概念股加持!巨星傳奇與宇樹科技合作 打造消費級機器人

被稱為「周杰倫概念股」、在港股上市的「巨星傳奇」30日公布,近日其附屬的星創藝(昆山)文娛,與宇樹科技訂立合作協議書,稱...

不只3歲前育兒補貼!陸財長: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發放失能老年人補貼

大陸28日公布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表示1月1日起出生的嬰兒,無論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領取3,600元人民幣(...

北京古建築獲新生 化身演藝舞台

從一度黯淡的老房舊瓦到重獲新生的別樣舞台,從遊客如織的打卡景點到更加立體的文化視窗,在北京,以演藝資源深度賦能城市更新方...

德陽裝備 閃耀鏈博會

日前,大陸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簡稱鏈博會)在北京開幕,來自100餘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政商學等各界代表參...

北京大興機場 今年運量破3000萬人次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表示,截至7月27日,大興機場今年累計保障進出港航班19.60萬餘架次,運送進出港旅客3014.97萬人...

年底前 上海街頭可見無人駕駛車

甫在上海落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展會期間推出自動駕駛體驗,提供L4級無人車服務,民眾也可在展場周邊網路叫車;業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