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關稅戰跟大陸比慘,是在掩蓋執政無能
美國對台課徵卅二%關稅,若以去年我國對美出口金額推估,約有逾千億美元出口將被課高關稅,包括自動資料處理機、電腦零附件、印刷電路板等產業受傷慘重。儘管美國對台貿易逆差主要來源是半導體和電子業,但高關稅大刀砍下去,傷的最重的卻是傳統產業及資通業。業者自嘲,台灣產業未來只有「半導」及「全倒」的差別。但川普又預告,對等關稅豁免的晶片將很快跟進課稅,「半導」台灣恐怕還是躲不掉。
面對關稅風暴的各種反應中,最可悲又可笑的是,眼見台灣產業將受重創,綠營馬上帶風向轉移焦點,以東南亞各國都被課重稅,說川普劍指中國。綠營顯然忘了,因「新南向」政策而移向東南亞的台商,也身陷關稅風暴重災區。
美國將對中國大陸課徵三十四%關稅,若疊加稍早的二十%,關稅將高達五十四%。美國同時也拉高東南亞多國的稅率,最重的是柬埔寨四十九%,其餘依次是寮國四十八%、越南四十六%、泰國三十六%、印尼三十二%。此舉顯然是要粉碎越南等國採取的「中國加一」策略,將大陸商品經由東南亞轉銷美國的「洗產地」管道一網打盡。綠營名嘴見縫插針,指這才是這局關稅戰的核心。但台灣包括「電子五哥」都在東南亞投資設廠,也深受其累。
台商遷離大陸,前進越、泰等國設廠,與政府力倡「新南向」有關。前總統蔡英文從二○一六年開始推動新南向政策,二○一八年美中貿易戰爆發,更加速大陸台商遷移。二○二四年前三季,台灣對東南亞投資金額七十七點九億美元,已占台灣整體對外投資比重十七點三%,為對大陸投資額的二點三倍。川普極力斬斷中國「洗產地」管道,台商也是關稅海嘯第一排的重災戶。
蔡英文執政後,台灣全面倒向美國,造成台美貿易逆差擴大而遭川普課以重稅。即便台積電陸續宣布赴美投資一千六百多億美元,但投名狀並未換得公平待遇。如今不僅台灣主要貿易競爭對手南韓、新加坡稅率都比我們還低,連移往東南亞的生產基地都遭重稅伺候。難怪業者哀怨道,真是「搬了個寂寞」,不會再搬了。
北京已經反擊,宣布將對美國所有進口加徵三十四%關稅;大陸經濟也許仍會受傷不輕,但至少它有廣大的內需市場可以緩衝。何況川普新政破壞盟邦信任,大陸甚至可藉此爭取新夥伴形成「抗美聯盟」。台灣是小島,不靠外貿靠什麼?綠營用「大陸我們慘」來安慰百姓,其實是轉移焦點,掩蓋綠色執政的無能。套句流行語,不是笨就是壞,後者成分居多。
卓榮泰倉皇應變,用的還是大撒幣的老招;所謂九大面向、二十項協助方案,無非是匯整現成的措施,全是老調重彈、空洞蒼白。台積電三兆多元的投資都被川普端走了,賴政府用八百八十億特別預算因應這場經濟海嘯,恐怕是杯水車薪。美國加徵關稅九日生效,與美方交涉大限只剩不到一周,台灣當務之急是搶先獲得交涉權,且想好「派誰談、何時談、拿什麼談」。如果以為唱衰中國,拉大陸墊背,就可以繼續搞大罷免,這未免太司馬昭之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