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護國神山面臨內憂外患
台積電(2330)是台股的重要領頭羊,法說會釋出「關稅確實帶來風險,但訂單沒變」的訊息,穩住了投資人信心,但因川普關稅效應仍在,美國投資金額龐大、效率低,「護國神山」未來獲利是否會流失?引起廣泛討論。
「護國神山」台積電擠入全球十大市值企業,除了睥睨全球之外,實實在在地為台灣創造了7萬個高薪工作,所有台灣民眾都期待台積電能長期維持這種護國功能。然而,在國際地緣政治威逼利誘之下,台積電大規模赴美投資。坊間估計,若六座在美國的晶圓廠都展開營運,會有三成的營業額分布在美國,台積電的護國功能將大打折扣。
若台積電的技術能維持領先,只要多數高級晶片是在台灣生產,還可以維持相當的護國功能;但情況似乎不是那麼樂觀,五到十年之後,台積電是否還能維持目前的技術優勢,已經開始引發外界憂慮。因為,台積電已經面臨人才不足的內憂,以及中日美歐急速追趕的外患夾擊,若不能有效應變,恐怕維持不了太長的優勢。
首先是內憂,除了台灣資源承載能力幾乎已達極限外,最重要的研發人才是否能夠持續供應,確實是個重大問題。前科技部長、台大電機系榮譽教授陳良基發表文章顯露疑慮:由於108課綱過於重視「快樂學習」,高中數理科必修學分大幅減少,加上最重要的高三教材在大學入學考試免考之下,已造成台大理工生的數理基礎明顯弱化,而且難以彌補。陳教授質疑,在尖端科技人才的數理能力弱化之下,台灣不僅難以塑造第二座護國神山,整體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力也將大幅下降。
不僅尖端人才的數理基礎能力下降,願意投入艱深理工研究的學生也在逐漸減少:台成清交四所頂尖大學畢業的理工科博士,從2014年的855人下降到2020年的413人;2022年念理工博士班的學生人數(10,160位),也只有十年前(2012年,13,541位)的75%;若持續這種趨勢,到2030年連台積電一家公司的需求都將無法滿足,更別說其他的高科技產業。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提出的「IC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指出,2030年的IC設計產業人力缺口將達到2萬人,研發人力面臨嚴重挑戰。
業界和學界都已看出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幾所頂尖大學也努力從印度等國尋找優秀的研究所學生,他們畢業之後多數也願意留在台灣科學園區工作;但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其力道太弱而難以完全解決問題。若產官學繼續拖延問題,未來人才問題嚴重影響發展時,極可能看到高科技產業被迫大量對外投資,而非持續在國內發展,到時候再想設法解決問題已經來不及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調整國內的教育和吸引外國人才雙管齊下。首先,為眾人詬病的108課綱應該加以調整,增加中學基礎數理科目的必修時數和教材,以普遍提升國內理工學生的數理基礎,以及未來相應的研發能力。其次,打造吸引優秀外籍生和外國人才來台就學和工作的意願,以補充本國人才之不足。
要吸引優秀外籍生和工作者,並不容易。真正優秀外籍生的留學首選,一般都是美歐日澳等國,因他們提供的獎學金眾多,聚集的外籍生和工作者也多,有現成的「留學環境」來吸引他們。但台灣並非沒有優點,包括:一、有堅強的半導體產業,容易找到良好的就業機會;二、地理位置優越,距離亞太諸國較近,往返方便;三、生活環境安全又有優質健保,可以放心愜意地生活;四、稅負不高且生活費用低廉。
「護國神山」台積電,以及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到底能維持多久,真的不容過於樂觀。產官學有必要積極研商,逐一解決面臨的問題;機會稍縱即逝,而後悔可能莫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