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紀念歐戰勝利,展現鴕鳥式英勇
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是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勝利日,德國在柏林宣布無條件投降,迄今正好八十年。由於該投降書訂在歐洲中部時間五月九日零時正式生效,因此西歐國家將歐戰勝利日訂在五月八日,而俄羅斯等東歐國家則將勝利日訂為五月九日。俄國總統普丁今年便以紀念歐戰勝利為由,提議俄烏停火三天;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也藉此訪俄四天,並出席普丁在紅場的閱兵。
或許因為習近平將出席莫斯科的歐戰紀念活動,賴清德刻意選在同日發表演說,以示抗衡。然而,從台灣的「主體性」看,再對照二戰的時空背景,這種為抗衡而抗衡的做法,反而凸顯出賴清德對歷史的幼稚與好戰。
儘管歐洲戰場在五月八日即已結束戰爭,但二戰的亞洲戰場,卻在日軍的肆虐下,一直打到八月十五日,才由日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兩者之間,前後足足相差了三個多月。亦即,賴清德急著表態紀念「歐戰終結」,他卻忘了,那個時點亞洲戰場仍陷於日軍的瘋狂殺戮。而當時的台灣,正是被日本殖民者當成「南進基地」,許多台灣人是被迫穿著日本軍服在南洋作戰。這些史實,賴清德全都不曉得,或者都忘記了?
賴總統若是為了爭取歐洲國家友誼,而舉辦歐戰勝利紀念活動,倒也無可厚非。問題是,中華民國對自己九月三日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已然不再紀念;至於十月廿五日的「台灣光復節」,也在陳水扁時代被廢除國定假日,目的在抹去下一代的歷史記憶。如今,有多少年輕人知道,台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是台灣總督安藤利吉代表日方在台北公會堂(今台北中山堂)向受降主官陳儀簽署投降文件,才正式結束台灣被日本殖民五十年的命運?
像這樣,與本土息息相關的歷史故意略而不提,卻撈過界硬去沾歐戰勝利的醬油;如此突兀的作法,賴清德恐怕只會招致異樣眼光,而無法贏得友誼和尊重。尤其,民進黨認為,中共長期利用二戰勝利的敘事,為自身統治合法性辯護,最後將勝利的功勞全部攬去。其中癥結之一,正是民進黨長期抗拒「中華民國」國號,不斷以「台灣」之名與之切割;久而久之,才造成中華民國在二戰勝利角色的模糊化及邊緣化。始作俑者,正是民進黨的台獨意識形態作祟,導致「中華民國在台灣」地位不斷被限縮,以致中共能壟斷中國現代史的話語權。
賴清德舉辦歐戰勝利紀念活動,雖旨在凸顯「侵略者必敗」的主軸;但從台灣及亞洲的觀點看,他遺忘中華民國是「二戰亞洲勝利者」,更令人錯亂。對歐洲國家而言,如此淺薄的訴求,也未必能引起多少共鳴。主要原因是,賴清德面對自己國家一脈相承的歷史,從中華民國在大陸領導八年抗日戰爭的艱辛慘烈,到台灣擺脫日本五十年殖民的痛苦血淚,他都不願誠懇面對,卻只想用簡單的政治口號輕輕翻頁。也因此,他既遺失了中華民國領導抗日勝利的一頁,也丟棄了台灣擺脫殖民的榮光。他撈過界去紀念歐戰,所展現的,只是鴕鳥頭埋沙堆的英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