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體 讓國球更強大
近日來周遭瀰漫著高昂的棒球氛圍,幾位朋友有買到票進台北大巨蛋目睹了滿貫砲,瘋狂地叫到沙啞;也有朋友分享著到東京看球加油的喜悅感;假日回老家看雙親,連沒有在看運動與棒球的老媽都說:很厲害,連美國都贏了!這就是台灣棒球的魅力。尤其冠軍戰當晚剛好與幾位朋友在餐廳用餐,隨著比賽的張力用餐情緒起起伏伏;尤其五局兩支全壘打領先四分之後,連起身上洗手間都被友人制止了!九局下半用雙殺結束比賽的那一刻,街坊鄰居都忘情地激動吶喊,這就是台灣國球的渲染力。
自日本統治台灣種下棒球的種子,每個世代都有一支球隊深藏在國人心中。一九二○年代的能高團(高砂棒球隊),三○年代的嘉農,四○年代因戰爭中斷,五○年代棒球熱轉為民間發展,六○年代紅葉少棒開啟了台灣另一波以國族主義的棒球熱朝,七○年代三級棒球拿到世界冠軍的次數至今仍是紀錄,八○年代年洛杉磯奧運示範賽銅牌;一九九○年開啟了台灣職業棒球的歷史新頁,一九九二年巴塞隆納奧運棒球銀牌,將台灣棒球推到了最高峰。好景不常,一九九六年後的五次簽賭,讓台灣棒球幾乎奄奄一息。但每次國際賽就像是打強心針,力挽狂瀾讓倒地的棒球再站起來。持續的旅美、旅日與本土棒球選手在國際舞台的成就,支撐著台灣棒球的生命力。趁這股再度引燃的棒球熱,個人對台灣棒球要再強大提出以下看法:
一、廣建簡易棒球場:以少子化退場的學校或公園,讓棒球成為親民的運動,這是棒球由菁英運動朝向全民運動的關鍵,唯有菁英與全民並行才能使棒球永續發展。但台灣長久以來競技運動都是走菁英路線,基層選手始終無法擴大,除了限制選手的選才,也抹煞了許多小孩的棒球夢。棒球場應該逐漸和籃、排球場一般親民,而非想打棒球卻遭學校禁止使用場地,或需要老遠跑到河堤球場,因而阻絕了上千上萬人的棒球夢。
二、改革運動棒球賽制:有了場地人流就會聚集,學校或社區就有場地從事棒球運動,除了可以讓退役棒球選手增加就業機會,也可以擴大基層的棒球發展。賽制如何改變,個人以為應該擴大比賽的分級數,例如一級屬於菁英,往下二級、三級、四級…每級隊數設限(日本學生賽制就值得仿效),朝向聯賽方式,場地多就可避免周一到周五比賽,讓多數家長願意小孩來打棒球;底層選手源源不絕,除了擴大棒球市場、促進選手就業,也間接影響選才規模,而非現行的菁英取向。改變賽制,透過分級與假日進行賽事,除能擴大賽制規模增加參賽人數,並可維持學生運動員的學習,讓棒球員的生涯發展更多元,台灣棒球就可菁英與全民並軌發展。
三、職業聯盟扮演台灣棒球發展的火車頭:隨著簽賭事件告終,加上大巨蛋到來,讓球團收入規模擴大。如職棒母企業與球團能盈餘,像美日職棒可以給球員更長更豐厚合約,球員對生涯經營與延續就須更自律,棒球產業隨之提升規模。
如果上述三點能三位為一體為棒球永續努力,應可提供棒球發展更大動能,讓國球更強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