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止全面罷免 為國家創未來
府會黨惡鬥愈演愈烈,立法院通過法案及總預算案,執政黨頻頻聲請覆議、釋憲;「非核家園」導致供電成本高於電價,造成台電財務黑洞,連年調漲電價衝擊物價及民生,三月電價費率審議會通過暫不調漲,那十月呢?能源政策是否應檢討修正?賴總統宣布「賴十七條」,明指中國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備戰動員、演習,人心惶惶;稅收超徵是否還錢於民、財劃法修法亦爭議不休。民進黨為取得國會多數發動大罷免,行政團隊街頭宣講,猶如發動全面內戰,造成社會動盪不安。
在絕大多數民主國家中,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衡。行政權推動政務須依法行政;立法權代表民意制定法律、依法監督;司法權依法審判,嚴懲違法失職。我國憲政體制中,行政權採雙首長制,行政院長由總統直接任命不須經立法院同意,惟閣揆仍須赴立院做施政報告並率各部會首長備詢。完全執政的政黨,總統若兼黨主席,常導致黨意凌駕民意,立法院成為行政院立法局,未能真正代表民意監督行政權。長期完全執政,則易造成官僚主義、權力傲慢、行政效能不彰甚或貪汙腐敗,破壞三權分立制衡機制。
二○二四年總統及立委大選,賴清德總統得票不過半,以相對多數取得執政權,國會立委席次亦三黨不過半,民意不希望長期完全執政、國會朝大野小,冀望強化國會對行政權監督制衡機制。執政者已取得執政權,掌握國家資源,應「謙卑再謙卑」接受選舉結果,尊重憲法賦予立院的立法權及監督制衡職權,多協調溝通以做好施政。不能習於多年完全執政,為政黨利益頻頻反制(例如對國會通過法案多次聲請覆議釋憲),甚或為爭取國會多數,以在野黨刪減總預算導致「無法施政」為由發動大罷免;為政治目的「當家鬧事」,透過罷免意圖提早改選,破壞憲政體制及選舉制度。
政府應正視的是,近期中美經濟、軍事對抗與川普關稅戰,引發全球供應鏈大調整,及能源政策、兩岸關係對經濟與國安的衝擊。工商業界曾以五缺(缺電、缺水、缺工、缺地、缺人才)、六失(政府失能、社會失序、立院失職、經濟失調、世代失落、台灣失去總體目標)來形容台灣政經環境,迄今仍未有效解決。美國商會二○二四年商業景氣調查報告關注地緣政治的變化,指出「兩岸是未來最重要、最需關注的政策」,其次「能源政策要確保穩定供電」;台灣應建立經濟持續繁榮所需的韌性,「需要加快經濟改革」、「應減少官僚主義」。目前經濟正處停滯性通膨,甚多中小企業已陷入經營困境,這些才是亟待政府解決的問題。
期盼朝野各黨別再惡鬥,終止全面罷免及反罷免,化競爭為合作,讓國家憲政體制能健全運作,以人民利益為依歸,為國家共創未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